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黑暗相、通达相乃至于种种的阻塞相的道理,也是这样的。
我们在学唯识学的时候,有两个观念,说是境由心生、心随境转。
外境是怎么来的?你为什么今天会看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情?说穿了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你自己的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
然后,我们第六意识再去攀缘这个境的时候,我们讲“心随境转”
,自己变现一个境,然后自己被这个境所转。
那现在有问题了,我们这念心接触外境的时候,我们真的会受外境的影响,所以你不应该说我们的心跟外境是完全分离的,这两个会有作用。
比方说,像你的心,你去思惟你欢喜的亲属,想到你的父亲母亲、对你有恩的人,你心里会产生欢喜的感受;想到你的冤家,想到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你心里会感到不快乐的感受。
这是事实。
怎么能够说你这一念心跟外境完全是分离呢?不可能嘛。
你看孟子。
孟子是亚圣,他是善根多强的人!
他小时候住在一个菜市场旁边,他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菜市场大家在卖菜的境界,整天就学怎么样卖菜,怎么样把菜整理得很干净。
他妈妈想,完蛋了,这个人长大以后就是卖菜的!
于是赶快搬家,搬到坟墓旁边。
在坟墓旁边,他的心跟坟墓的外境接触,就是怎么样去扮演祭祀,祭祀祖先,做这个仪轨。
后来他母亲一看,还不对,把他搬到学校旁边。
孟子就学习人家读书,后来就变成亚圣。
如果他妈妈不搬家的话,孟子可能就变成一个很高明的卖菜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的确是会受到外境的影响。
我们心会怎么样?心随境转。
所以你不可以说完全不和合,这不合道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把“非和合”
跟“非不和合”
作一个总结。
就是说,外境不能改变我们,但是它可以影响我们。
它不能完全改变,因为你还有主导性,因为它没有真正和合。
但是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慢慢地影响你。
它不能改变,要改变是你自己要改变。
我讲实在话,一个人会犯错,你说:诶,外境改变我。
不对!
你有选择权。
它只是影响你,你不能说外境改变你。
一个人要改变,我讲过很多次,是你自己要改变,没有一个人会让你改变,不可能!
所以你一个人要颠倒,佛陀都没办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