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他安住在自受用——摄用归体的时候,其实这些见相二分都是觅之了不可得。
这是讲到摄用归体,是离一切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同时,“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
。
当菩萨要依体起用的时候,他要显出能见的见分跟所缘的相分。
你看普门示现,他要现出菩萨相,现出阿罗汉的相状……这个时候,他必须在他菩提智慧相应的微妙清净的心体当中依体起用,显现一个身心世界,才能够教化众生,所以他本身又能够显现万法。
所以,“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
你不能说它一定有或者一定没有。
这个有跟没有,我们讲一下。
你说你的身心世界有没有?你现在这个色心诸法到底有没有?你说它有、肯定有,不对!
你说它完全没有,断灭!
那应该怎么讲呢?到底有还是没有呢?佛法是说叫作“因缘有”
。
“因缘有”
就是暂时的有,你不能说它没有,“因缘有”
。
空,你也不能说它空,叫“自性空”
。
所以“自性空”
跟“因缘有”
这两句你要把它合起来看。
它同时是“自性空”
,但它同时又“因缘有”
;“因缘有”
又“自性空”
。
所以结论是什么?即空、即假、即中。
就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是整个宇宙间的真理:无住而生心,生心而无住。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加以说明。
这故事出自讲因果的书《坐花志果》。
在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个读书人叫作阳羡生。
阳是太阳的阳,羡是羡慕的羡,生是生命的生,阳羡生。
这个阳羡生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是在很富足的生活中长大,但这个人很有智慧,很会读书。
经过几年的读书以后,他刚好遇到了这个城市选举贡士。
贡士大概是在地方最高的一个考试,贡士再上去就是进士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