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七十二讲(第4页)

第二个叫唯识所变。

这个就指的第六、第七了,特别是第六意识。

我们第六意识去跟外在的人事接触的时候,我们心中有我们的名言分别。

名言分别,讲得白话一点,就是我们有我们的思考模式。

我们心中有个人的好乐。

比方说你特别喜欢吃榴莲。

榴莲的显现,它只就是一个水果嘛!

是你过去有这个业力,所以它显现出来。

这个依他起性它没什么好坏。

如果你认为说这个榴莲是很甜美的,是很好吃的,那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这个就唯识所变了,这就是我们讲的遍计所执性,是唯识要破的部分。

身为榴莲,它没有所谓的好坏,也没有所谓的甜美不甜美,它没有这种东西,这个是你个人加上去的。

不喜欢榴莲的人说这个味道很臭。

其实榴莲也没有所谓的臭,也是你个人的分别加上去的。

所以在唯识学的观念里面,把宇宙间分成唯识所现跟唯识所变,一切万法是我们心所变现。

唯识所现这一部分不能破坏,因为它是一个因果的道理。

但是,唯识所变,你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这一部分是我们所要破坏的。

所以唯识学的空观是空掉什么?空掉心中的名言分别,破遍计执。

唯识学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因为弥勒菩萨喜欢名闻、喜欢利养,认为这个东西会给他快乐,那么日月灯明如来就告诉他说,名闻利养、别人对你的赞叹,这个东西,是你自己把它认作是快乐的,它本身没有快乐。

所以智者大师说,财色名三个法,我们凡夫喜欢好乐,喜欢追求,就像狗啮枯骨。

一个很干燥的骨头,没有味道,但饥饿的狗去咬这个干燥的骨头,一直咬一直咬,咬到最后把嘴唇咬破了,咬破以后就流血。

你吃到自己的血,你就说,哇!

这个骨头很甜美!

其实你吃到的是你自己的血。

也就是说,这个世间的五欲本身没有快乐可言,它不像三宝。

佛法僧三宝是真实的功德。

你看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我们会产生法喜。

这不是我们的妄想,而是本来就会产生功德的,因为三宝本身就是一种功德相。

但是五欲不是功德相,它之所以让我们产生快乐,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我们认为这很快乐。

所以,我们是自己的妄想来带动自己的快乐,这个就是遍计所执性。

日月灯明佛意思就是说,你追求世俗的名闻利养,你认为这个是安乐,那其实是你自己的颠倒妄想捏造出来的,它本身不是一个功德相,就教他修唯心识观来对治这一部分的障碍。

这个是他过去的因缘。

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历劫已来,他经过多生多劫来修学这个唯心识观,以此三昧来事奉恒河沙的诸佛。

他这个修行不简单,要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的历练,把文字的智慧转成心中的智慧,那真的是要靠很多很多的历练。

慢慢地他整个三昧的观照力转深,内心当中对于世俗名闻利养的追求就慢慢地消灭,就不存在了。

当然,这个地方唯心识观,就是观察这个宇宙的万法其实是我们一念的心所变现出来的,阿赖耶识的种子变现的,是如梦如幻的。

所以这个地方,从如梦如幻的观察当中来破坏我们的遍计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