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八十讲(第4页)

指的是第七意识的意根,第六意识以第七意识为根。

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两个是兄弟,有第六意识就有第七意识,有第七意识就有第六意识,它掺杂第六意识的种种杂乱的思想。

第七意识的意根在了知法尘的时候,第六意识就在那边吵,掺杂第六意识杂乱的思想。

所以「湛了终无见」,湛了寂静的心识除非你成就禅定,否则很难现前。

凡夫的心怎么可能成就湛了寂静的心呢?一定是被妄想一天到晚干扰,所以「想念不可脱」,乱思乱想的第六意识,第七意识是很难脱离它的,在这么多的干扰当中,对一个初心的来说,面对这么多掺杂的乱想,又怎么好去悟入圆通呢?虽然它经常存在,但是干扰多。

我们讲「根、尘、识」,“根”

刚好是中间,攀缘六尘创造六识出来。

其实我们平心而论,在根尘识当中,六根门头是相对稳定。

你看六尘,这个你没办法作主,你不能强迫六尘一天到晚现前,这个你做不到,你在山中修行,你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不断的变化的,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有时候白天有,晚上没有;但六根的话,你可以完全操之在我,见闻嗅尝觉知,它相对是稳定。

有人就提倡舍识用根是有道理的,六尘是变化多端,六识是一天到晚干扰你,你以六识为所缘境那你就糟糕了!

太躁动,所以六根基本上是不错的。

当然在简别中把眼根简别、鼻根也简别、舌根也简别、身根、意根都简别,不过,蕅益大师他提出一个看法,他说:没有错,末法时代的确是「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以耳根为主这倒是真的。

我们很多善根的栽培都要透过耳根,吸收很多、很多的法义,但是他提出两个根是不能忽略的:第一个、眼根不能忽略,眼根可以看经典可以看佛像,尤其末法时代,佛陀的法经过整理,因为正法时代没有文字当然不需要眼根,而末法时代很多的法都靠文字记载,所以眼根也是很重要。

其次意根,我们修止观的时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依止独头意识去攀缘心中法义的时候,或者心中佛号的时候,你还得要假借意根。

意根跟眼根是一个助行,耳根是主要的圆通。

这个地方是约着长时间的正行来说,五根是不适合,但是我们在了解当中要知道,其实根尘识,根相对尘来说、相对识来说,它的稳定性是比较高。

辰三、简六识。

【图三】

眼识无定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识见」指的是眼识生起见的了别功能,身为一个识,它的生起必须要掺杂根尘识的交互作用。

也就是说,你眼根必须要掺杂色尘才能够生起见的了别功能,根尘识三和。

所以「诘本称非相」,“诘”

就是追究它的根本来源,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体相,它只就是一个根去攀缘尘,产生一种暂时因缘的假象而已,它不是一个不变的真实体相。

所以它「自体先无定」,它本身的自体本来就是缘生缘灭,本来就不决定。

生为一个生灭变化的眼识又怎么能够当初心的圆通本根呢?我们讲,要回家的路一定要越稳定越好,干扰降到最低,因为我们已经被烦恼耗损太多能量了,所以剩下的善根不多了,用这个当所缘境,又这样的变化是不适当的。

耳识非初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心闻」指的是耳识的了别作用,虽然能够洞察十方无所障碍。

普贤菩萨他用听闻的功能,来洞察十方无有障碍,但是他是生于「大因力」。

普贤菩萨听闻耳识的功能,能够洞察十方,那是普贤菩萨久远劫来修学「法界观」所成就的。

「法界观」就是一心万行,依止一念心而生起万行,一心万行,万行一心,是时空无障碍所成就的,是广大无边的因力。

「初心不能入」,这不是一个初心菩萨所能够成就的洞察十方,那是一个佛菩萨的果地妙用,所以云何获圆通?不是一个初心的人能够尝试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鼻识有住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鼻想」就是佛陀使令孙陀罗难陀观察鼻端的白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