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到这里我只有长叹。
伤春悲秋原是中国文人古老的情结,在这里竟渗透了黛玉的忧戚与感伤。
所以我始终相信,无论葬花、诵西厢或是雨打秋窗,这样的爱情这样的情境都是完全诗化了的,处处弥漫着精致到几近唯美的氛围。
那是用诗心经营过的美的极致,我以为。
曾经选择了一些有月亮的夜晚来细读《牡丹亭》,尤其是《游园》《惊梦》。
固执地爱着那些唱词那些情愫: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你道翠生生出落得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在游园前的梳妆中,杜丽娘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然后她讶异于这种美,甚至不敢正视那面菱花镜。
她真心地喜爱自然、喜爱青春,感慨自己韶华如花,却只是幽闭深闺,如同冷落的春色美景。
当她踏进花园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是空锁在破败墙垣之间的灿烂鲜花、艳丽容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
杜丽娘在曲文内徜徉,林黛玉在曲文外流连。
一样的青春一样的娇艳,一样的才情一样的缠绵。
杜丽娘在春光里一再感叹着流阴易逝、韶年虚度: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
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
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
迁延,这衷情那处言。
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