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巷地处法租界与上海市区交界地带,距离黄浦江畔仅几步之遥。
要么这里的居民原原本本就是本地土着,要么便是因买不起或租不起租界里的房子而退居此地的寻常百姓。
小巷虽不深,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熟识得如同一家人。
师家租赁的是巷口一座小公寓,是由一位法国人购得巷口的老宅改造而成,共有五层楼,住着八户人家。
底层开设了一家面包店,清晨时分,面包的香气能飘散至远处。
“叶夫人,听说您家公子考入了外事处,要做官啦,果然不愧是名校约大的学生啊。”
巷口的一棵古树下,几位邻舍摇着蒲扇乘凉,看见张素娥走来,便热情地打招呼。
“我就说过这师家小子不一样,果然是外事处啊,这考试可不容易,那可是直属于中枢的部门呐。”
“这么厉害呀。”
“可不是吗,叶夫人真是有福气啊。”
“人家那是书香门第,叶夫人在杭州可是官家眷属,为了小公子特意来上海陪读,这回总算没有白费心血。”
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听得张素娥满心欢喜。
“哪里哪里,多亏运气好,全是运气好。”
“叶夫人您太谦虚了,我家有刚捕的新鲜鱼,您拿回家给小公子补补身子吧。”
“我家今天宰了头牛,肉多得吃不完呢,明天给您送一些过去。”
张素娥笑容灿烂,连连道谢:“这怎么好意思呢。”
这里的邻居们平日里对张素娥并不如此客气,尤其是她初来乍到的时候,张素娥拥有着极具攻击力的美貌,又独自带着一双儿女住在巷子里,难免会让巷中的男人们多多少少提供些帮助
那段时间,村里的闲话像野草般疯长,连张桂花听见都要皱眉头不愿搭理。
幸好那些纷纷扰扰如今都成了过眼云烟。
想起自家娃叶石头考入县外事科的消息传到师家庄引起的震动,张桂花不禁将腰杆挺得更硬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