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多了,就发现一个问题。
老师们说的时候,用的是‘五年前那件事’,或者‘那个跳楼自杀的男生’,都是很通俗的说法。
只有你一个人使用‘五年前惨剧’这个专有名词。
而从学生们嘴里听到的,是清一色的‘五年前惨剧’。
怎么解释?大家都是从你这里听到的。
回想起来,虽然这个早有传闻,但你是第一个公开和我们提这个的人。”
“这就是‘五年前惨剧’忽然盛传的原因。
所有人都在说这个,聊天甚至写文章都会不由自主地转到这上面。”
“我没见哪个凶手这么大肆宣扬自己做过的案子。
这简直是自寻死路。
可是,这次不一样。
学校里的人,老师们大多知道五年前的案子,而经历过那件事的学生恐怕都毕业了。
现在的学生都只是道听途说,完全不知道发生过什么,还以为只死了一个女孩。
而这种状态是很好利用的。”
“你巧妙地加了些自己的想法进去。
比如和我们提到‘五年前惨剧’时,是在批评一对恋人,让他们不要重蹈覆辙。
这是在暗示大家,‘五年前惨剧’与‘情’有关。
后来我听你给别的班的同学上课,又和一对恋人过不去。
我当时离开了,如果不走,可能又能听见你把‘五年前惨剧’搬出来。
在食堂我听到一些同学胡乱地推测,却依然离不开一个‘情’字,反复在恋爱问题上打转。
我也一样。
虽然我一直百分之百肯定他们不是殉情自杀,但是时不时冒出这种想法:或许……和感情还是……有那么一点关系?你就是要这样扰乱调查的人,给我们制造障碍。
原本知情的人被搅糊涂了,不知情的人都是你的喉舌。
众口铄金,调查了半天的结果可能依然是殉情,没有丝毫变动。”
“在整个局势乱做一团时,你继续贩毒。
被抓的只是个小角色,和你交易的众多毒贩之一,不会有太多影响。”
“你也继续杀着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