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村里就开出了一支将近二百人的队伍,有的拿着工兵锹,有的拿着从老乡家里借来的锄头,有的拿着铁锹,有的甚至拿着挖掘水田用的四齿。
后边还跟着黑压压的一群老百姓,他们手里也拿着务农用的各种家伙事儿--子弟兵要在地里找武器,乡亲们自然愿意帮忙。
村长马福一声号召、二百多种地的好把式便蜂拥而至、前来帮忙。
“八路军、打鬼子,庄稼地里挖大炮!
八路军、打鬼子,庄稼地里挖大炮!”
乡亲们后边儿还跟着十多个小屁孩儿、他们一边走一边念着现编的顺口溜,跟在乡亲们后面摇旗呐喊。
“同志们,乡亲们,鬼子偷袭焦庄户作战失利。
他们在覆灭前在金鸡河西岸的庄稼地里埋藏了大量武器。
我们现在去河西岸,把它们挖出来!”
待队伍走到金鸡河畔的石拱桥旁,谢营长丢下朱旭、大踏步走到队伍前面大声号召道。
随后他带着这一支生力军便冲向了金鸡河的石拱桥……
顿时、金鸡河西岸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谢营长、李小毛及三连的各班排长亲自给每个人划定了各自发掘的区域。
随后大家便干劲儿冲天却又小心翼翼地忙活起来。
那细致的劲头儿简直堪比后世的考古发掘工作。
坏了,这事儿要闹大!
朱旭见憨头憨脑的谢营长在河西岸“辛苦忙碌”
的样子心里叫苦不迭--这谢大麻子带领着四百多人闹出这么大动静,如果还捞不到什么好处,鬼知道他会干出什么事儿来。
一旦这事儿传到司令员和政委耳朵里,自己是少不了要挨骂的。
唯今之计:三十六计、走为上!
“营长,谢营长这是干啥?咋跟河西岸的庄稼地较上劲啦?”
一连长关秀彪不知什么时候凑到朱旭身边问道。
“人家谢营长是什么人、做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咱哪儿猜得中人家的心思呀!”
朱旭努力憋住笑、答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