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边前脚刚掰扯清楚了,王朔后脚就令礼部汇同大理寺、都察院、翰林院修改律法。
第二,是女皇的婚事。
徒旭登基最大的问题还是继任者的问题。
女皇也需要三宫六院吗?这些男人又如何安置?君臣父子,若是女皇产下子嗣,该认父还是认母,而且女人生孩子是鬼门关,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多产子,甚至不能辨认父系血脉,对王朝继承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夫妻私房事拿到大庭广众讨论,王朔第一次听到的时候,直接喷了茶。
这种事情,有些私密,又带一点儿暧昧色彩,若不是徒旭现在年龄还小,做皇帝也不存在什么贞洁名声,不然该满京城流行女皇为主角的小黄书了。
最后,还是王朔给出了主意——女皇不应有夫。
夫为妻纲,王朔再怎么拔高女子的地位,这点在天下人心里还是根深蒂固的。
若把女皇定位为妻子,女皇的权威势必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皇夫篡权谋朝的事情。
王朔不想给徒旭、给后世留麻烦,直接从根源上解决了。
又及父子纲常,若是把女皇放在了妻子的位置,那对孩子的教育权都要缩水。
最后,女皇的男人连“皇夫”
的称呼都没有保住,还是称“皇后”
,名分对应的礼遇还是按照以前的来,孩子自然是按照母系血脉来,只要是女皇生出来的孩子,不管父系,也无需区分,都有资格继承皇位。
至于那些女皇的男人(们)是该固守后院,还是该有一番天地,又如何避嫌,就不在这样隆重的场合讨论了,朝中自有礼部和内务府忙。
第三就是女人地位的问题了,王朔并没有打草惊蛇得提出女官、女户、女性独立的问题,可这些大儒也不是傻瓜,随着女皇的出现,女人的地位定当进一步提高。
好在虽是站在男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但也不是一味逼女人去世的酸腐文人。
从提高生产力的角度来讲,解放女人、增加人口,也是提高国力的必备条件。
江南的织造作坊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太皇太后这几年的慈善事业在民间落地开花,很多士大夫阶层了人也看到了女人走出家门带来的改变,这样温和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全国各地的大儒,在皇宫正门前的高台上上所欲言十日,过后,王朔命人整理了辩论纪实文集,名为《十日论》,被后世誉为女性解放的先声。
十日过后,高台拆除,只是在国子监又答起了一座一模一样的高台,供各地有意切磋学问的人上天辩论。
王朔到底小看了这个时代文人的影响力,女皇继位的合法性,女人地位的提高,通过这场辩论更加深入人心,效果好的超出王朔的预期。
☆、第一百零三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