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你和羽行兄(鲜于辅)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因此而生?”
徐荣苦笑,“公孙瓒大人阵亡,辽东胡人叛乱,朝廷在对外策略上随即发生争论。
长公主极力主张杀伐,刘和、鲜于辅等大人主张剿抚并用,蔡邕大人认为目前状况下还是劝抚为好,而崔烈大人干脆主张放弃,等天下平定了,国力增强了,再把辽东收回来。”
“朝政真的太复杂了。
不同的治国策略会导致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同一件事上又会产生不同的计策,结果在这件事上的同盟者马上又会因为另外一件事变成了政见不同者。
每个人都有理由,每个人都试图说服对方,每个人都想控制大局,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计策更好地完成目标。
处理国事相比在战场上击败敌人,要难得太多太多……”
徐荣看看李弘,“你总是不愿待在晋阳,但你逃避得掉吗?你现在还不是回来了?长公主和朝中大臣还不是在等待你的决定?”
“不同的治国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国策,不同的国策会把大汉引向不同的方向。”
李弘叹了一口气,“谁主掌权柄,的确关系到大汉的存亡。
子烈兄,你可有什么建议?”
徐荣停下脚步,伸出一根指头戳了戳李弘的胸口,“答案就在你心里。”
=
李弘告辞了徐荣,匆匆返回大将军府。
鲜于辅站在大将军府的门口,由贾诩和傅干等人陪同着,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李弘。
李弘远远看见,飞身下马,和鲜于辅执手相握。
两人亲热地寒暄几句后,鲜于辅马上问道:“徐大人都和你说了什么?他是不是认为辽东不要平叛了?是不是劝你不要出兵?”
“羽行兄,你我多年的生死兄弟,难道你还信不过我?”
“你回来了,我就放心了。”
鲜于辅淡淡地一笑,“明天我就上奏陛下和长公主,我要到幽州去。
伯珪兄的仇,一定要报。”
李弘点点头,“好吧,你尽快到幽州去,准备远征辽东。
我尽快到大漠去,稳定了大漠胡族诸部后,我就到幽州和你会合。”
“你要亲自远征?”
鲜于辅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那晋阳怎么办?谁在这里坐镇?”
“我想让子烈兄坐镇晋阳。”
李弘用询问地口气问道,“你看行不行?”
鲜于辅脸上的表情很复杂,他想了片刻,摇了摇头,“你既然决定了,我就不说什么了。”
=
李弘和鲜于辅走进书房后,鲜于辅马上把书房的门关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连夜返回晋阳?”
鲜于辅十分生气地问道,“晋阳的事,荀大人没告诉你?”
“你为什么同意搞这种隆重的典礼?你想干什么?”
李弘也毫不客气地质问道,“我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吗?你这么做,明显就是和长公主作对,要削弱皇权,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吗?”
“我知道后果是什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