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京城中荣、宁二府的名声并不好听,甚至已经传到了江南官场来,但奈何林家实在支庶不盛,近亲中能依靠的,也只有他们了。
再一个,他和贾敏都是多病多灾的,只盼黛玉能沾一沾史老太君的福寿,平安健康才好。
只是这贾雨村,初识见他学问好,教玉儿念书时也还算勤勉,加上荣国府子弟不成气候,岳家也有意选几个门生亲信扶持起来,不至于朝中彻底无人,他又姓贾,自愿攀亲,林海才决定荐他去荣国府,走贾家的门路起复,谁知他这般急躁,竟催促到了黛玉的耳朵里——林家内宅外院分得清楚,黛玉房中虽然老的老,小的小,但外头的话等闲是传不进去的,只能是贾雨村借着从前教书的便利特意说的。
朝中的空缺僧多粥少,他倒是能理解贾雨村的焦躁不安。
只是黛玉又不是故意拖延着不启程,她是病了,莫非要因为他,拖着病体起身?
林海心中不悦,又知贾雨村是个计较的人,不想此刻同他交恶——官场上的形势谁说得准,似贾雨村这般会钻营的,哪天真成了气候,少不得要报复从前轻视怠慢他的。
于是只能强忍着怒火,把雨村叫来:“如今小女的病虽有起色,但天气寒凉,恐途中她又有反复,一时半刻她只怕是行不了远路了。”
贾雨村果然脸色一僵,强笑道:“无妨,小姐的病要紧,我们再等些时日出发也无妨。”
林海将他的神情尽收眼底,道:“时飞的前程也要紧。
我已修下荐书一封,又早有信往京中,时飞早日携书去京,托内兄周旋起复一事,以你的才识,必有所得。”
贾雨村早向冷子兴将荣宁二府的情况打探得一清二楚,此刻犹作不知,问起他内兄的来历。
林海少不得向他介绍了两位内兄的情况,又道:“时飞此去,找二内兄即可,他素日最喜读书人,见了你,定会一见如故。
途中花费,自有弟承担,以谢兄教训小女之恩。”
贾雨村听了十分得意,忙谢过林海,接了荐书,收拾了行李,便带了两个小童上京了。
不多久,贾政果然有信来,大赞贾雨村才学出众,言谈不俗,“又是自家宗侄,自当竭力相助”
,说是帮他谋了金陵应天府的差事,不日到任。
信中又说老太太十分担心外孙女的病,说是待她大痊了,定要派船只家人来接。
林海接了信,也算了了一桩心事,只是心里犯嘀咕。
原来前头贾母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亲上加亲,定下黛玉同贾政的那位衔玉而生的公子的事来,因贾敏生前对这个侄儿的评价并不高,林海也在考量,之前去信时特意问过府中公子的功课,可观贾政的书信,却只字不提,莫非此事只是老太太主张,二内兄夫妇其实兴趣寥寥?
若果真如此,这桩亲事还是不谈为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