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二十三讲(第6页)

所以凡夫的想法是有我相的。

由这个我相去造业,由这个我相来受用果报,来得果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当我们对这个相产生坚固执取的时候,其实我们整个广大的心性的作用就挥不出来,因为我们没办法改变自己。

《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不管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相,你都应该怎么样?先把这个相放下,要回归到无相的清净本体。

先求无相,然后再产生有相。

这个时候尽管有相,但你不会执着这个相,你随时现,应以何相得度则现何相。

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坚固这个相,你整个生命的作用就失掉了。

我去读黄念祖老居士——这位净土宗的大德解释的临终十念。

他说临命终的时候十念往生,这是因人而异的。

他说有些人十念可以往生,有些人十念是不能往生的。

他说,你如果学过般若波罗蜜,对于本身那个自我意识的执取很淡薄,你临终的时候念头可以马上跟弥陀的整个功德相应,把你整个业力作一个很大的转变。

他说有些人转不过来,十念是不够,可能要一百念或者一千念,要很长的时间,就是他的心转不过来嘛。

我们的心中,如果经常安住在某一种相,认为这个就是我的个性、这个就是我的想法,这个就是我相,我不能改变的。

这种人临命终的时候很难跟弥陀相应。

我们不能放下自我,弥陀的功德就进不来了。

很简单的道理,你看抽风机,你空气不抽出去,新的空气进不来。

就是说,你没办法感应上去,你那个明了的心跟广大的愿力感应不上去。

所以善导大师说,跟弥陀感应的根本,在于至诚恳切。

至诚恳切是什么标准呢?按照善导大师的开示,他的意思就是你要空掉自我,把整个自己完全放下才能够全部靠上去。

就是这个“我”

不存在了,叫至诚恳切。

你读善导大师的开示有这个意思,他有般若波罗蜜——我空的智慧。

什么叫通身靠倒?就是要把你这个自我意识完全放下。

这个地方道理就是这样。

身为现前一念心性,它一定是离一切相。

你只有离一切相,才能够跟整个无上菩提相应,才能够产生广大的妙用。

这一点跟自然外道有所不同,因为自然外道认为是有固定形状的;跟我们凡夫的我执也不同,它也是有我相的。

这一段等于是以随缘的妙用来破除自然之理,因为这个心性有随缘,它无相中有随缘。

子二、对世谛简因缘分二:丑一、转计;丑二、破斥

我们看第二段,对世谛简因缘。

前面是简别外道的自然的道理,这个地方是简别二乘的因缘观。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转计,第二个破斥。

丑一、转计

先看阿难尊者辗转的计度。

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说,既然此一个微妙的心性不属于外道的自然,因为它离一切相,外道的自然是有相,那么我现在深入地思惟,来加以明。

我认为应该就是佛陀最初成道所宣说的因缘教法——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应该是这个道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