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5讲(第6页)

其实,你今生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事,你今生会有多大的快乐、你有多大的痛苦,跟别人完全没有关系,完全没有关系,别人只是一个助缘,他顶多是刺激你的业力显现出来,他只是助缘。

你看到某一个人你感到痛苦,跟他也没有关系,那是你过去生有某一方面的罪业。

这叫循业现。

在家居士可能感觉不出来,因为你们各有各的生活,你看我们出了家、到僧团,我们佛学院二十几个学生,我们在读佛学院的时候,二十几年前,感受良深,真地感受良深。

在一个僧团里面,大家吃同样的饭菜,穿同样的衣服,一个房间小小的、住六个人,住同样的地方,熬了三年。

我们受用同样的环境,但是有些人三年活得快快乐乐,有些人三年活得苦苦恼恼。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穿同样的衣服,上同样的课,你说外境可以决定我们的快乐,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各人的福报不同。

所以我们遇到事情你感到很痛苦,你不是去责怪别人。

你责怪别人,你是业上加业,那糟糕了,恶性循环。

你要去忏悔。

跟他没有关系,你要相信这个真理,你痛苦的时候跟别人是完全没有关系。

如果你要心外求法,你的人生就没完没了。

你过去的错误产生痛苦,又带动你现在的错误,那你就堕入这种轮回的恶性循环,你什么时候跳出来呢?所以,你遇到痛苦的时候,你要想这个是我个人的循业现,这个时候你的业才从此中断了,才能够真实地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业到这个时候s(中断),结束了,不要相续下去,不要恶性循环。

所以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色蕴跟受蕴这两个跟你今生都没有太多关系,主要是前生,这两个都是跟前生的业力,但是想蕴就不一样了,想蕴跟你今生就有关系了。

我们看第三。

而想蕴在五蕴当中、在我们生命当中,是最有代表性的,对我们来生的影响也最大了,这个想蕴特别要注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戊三、明想蕴即藏性。

看经文: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心酸涩。

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我们在产生快乐跟痛苦感受的时候,接下来我们产生一些想象,就是唯识学上所说的安立很多的名言分别,讲了很多话。

诶,这个花很漂亮,从你开始说话的时候,就表示你开始想象了。

这个想象是怎么回事呢?佛陀举出两个例子。

第一个,谈说酢梅,口中水出。

这个人想象酸梅和醋的时候,他嘴巴就流出口水;或者说思踏悬崖,足心酸涩,他想象自己站在一个万丈悬崖,他的足心就产生酸涩的感受。

但事实上,酸醋并没有现前,事实上,悬崖也没有现前,完全是自己的想象把口水创造出来、把酸涩的感受创造出来,所以,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如果诸位学过唯识学,你会知道,在我们生命当中最有创造力的就是你的想象力。

唯识学对于想象讲出一句话说:动身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动身——它会驱动你的身体去做事情。

你为什么拜佛?是有所想象嘛,你想要去拜佛,身体才会去。

你为什么造恶业?你一定有邪恶的想象啊。

所以,它会驱动你的身体去做事情。

动身语——动你的嘴巴去讲话,独为最——所有的力量当中它是最强大的。

造了业以后呢,引满能招业力牵——牵引你到三界里面去得果报。

你来生的果报完全是你今生的善恶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

我们的想象影响我们两件事情:第一个,影响你今生快不快乐;第二个,影响你来生快不快乐。

你的快乐跟痛苦就是感受,感受只是当下的直觉而已,它很快就消失,因为它是根尘碰撞,当那个尘一退失以后,外境一消失的时候,感受就没有了。

但是,你心中的想象可不是啊,它是挥之不去,它经常在心中盘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