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一一八讲(第4页)

指的是止观的力量加强了。

前面观是空观,把有相的因缘融入到二空的真如,前面是空观,这地方的“凝想”

指的是假观。

假观的力量加强以后,他就突然间看到虚空当中,变化显现十方诸佛,乃至于看到十方世界种种的相貌。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这止观之心,它产生一种清净强大的力量,而且净心功极;这一念止观的力量是非常的纯熟,他突然间看到整个大地十方山河,这依报的国土都变成诸佛清净的国土。

怎么说呢?什么叫诸佛国土呢?因为他看到整个国土是七宝所成,而且放大光明。

前面一科讲到依报的庄严,这以下讲到正报。

在整个依报的七宝光明当中,又出现了有恒河沙诸佛如来,遍满整个虚空界,而每一尊佛都安住在他自己的宫殿楼阁,特别的庄严华丽(看到佛法界);下见地狱,他也能够看见这些众生在地狱当中,受了刀山油锅种种的痛苦;或者上观天宫,看到种种天人受着五欲的快乐,这对他来说是完全没有障碍。

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陀说:这是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

这个人过去生也可能是今生,他有修欣厌二门,他曾经观想过诸佛的功德而产生好乐,他也曾经思惟三恶道的苦而产生厌离。

有这样的一种善根种子,在这个时候,凝想日深,在止观坚固的逼迫之下,而把它给显现出来,这不是圣证。

假设以平常心面对是善境界,假设产生执着攀缘就受群邪。

这地方就是假观,就是说我们在修止观的时候,本来我也没有忆佛念佛,我也没有去想地狱的事情,突间看到了,这种情况就是过去的一个种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91919191)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更新度。

在《念佛法门》祖师开示说:你看到佛像,怎么知道他是真实的佛像出现,还是属于一时的幻像,怎么判断?

古德说:念佛要有因果,你刚刚在用功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在忆佛念佛,你突然间看到佛像,那你就要有心理准备,那当然是有问题,这无因却有果。

你刚刚在持《楞严咒》,突然间看到佛像,你怎么解释?当然有问题。

如果你平常就是修《念佛三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当然这是因果相符合。

所以修《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它是一个无相三昧,是一个真如三昧,他观照真如的时候,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他突然间看到佛像,那当然是有问题。

这地方大家要知道,因为你的因地跟果地不相符合。

我们今天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返妄归真,或者把心带回家。

」而这个家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是无有少法可得。

所以你见到任何东西都不是这样,都是回家的过程当中的一个影像,这个地方大家要清楚。

古人说:你一旦在修禅观,正念真如的人,是「魔来魔斩,佛来佛斩」。

因为你所观境根本不是这个,你出现这个就有问题了。

辛九、逼心飞出夜见远方

“逼心”

就是止观的力量去逼迫无明妄想,突然使令这一念心,它产生强大的功能,能够在夜间看到远方的处所的种种相貌;他的眼根,近处、远处,完全无障碍。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止观之心研究深远,他不断的去研究一念心性又深又远。

我们知道前面的禅定转深,乃至空观转深,假观转深,到这个地方他已经是色阴将破。

古德说到这个地方,研究深远,他的色阴即将破除,将破未破。

怎么知道他色阴将破呢?他有一个境界出现,忽于中夜,遥见远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