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共有二十房人,京中八房,金陵十二房。
地位最高的莫过于宁荣二府,这回两府的嫡长子都回来了,金陵的族人们自然都很激动,他们就是靠着宁荣二府吃饭的,怎会不讨好贾珍和贾瑚。
其中,贾珍已经成年,又是未来的族长,族老们最想亲近的,肯定是他。
然后就是贾瑚,他是西府的长房长子,比起出身二房的贾珠,自然更受推崇。
贾珠面上不显,心里却是难受到了极点。
贾瑚明明什么都有,为什么还要压得他喘不过气,无论他是否考试,都有爵位可以继承,可是他呢,根本没有第二条出路,他要是考得不好,就什么都没有了,偏偏他们还是一起回到了金陵。
在祠堂给列祖列宗磕头的时候,贾珠看着贾瑚的背影,表情已经称得上是有些扭曲了。
贾珍下个月就要参加乡试,自己在家看书即可,反正在他出门之前,贾敬已通过各种渠道给他找了无数题目让他练习,做到考试那天也未必能做完。
贾瑚和贾珠却要明年二月才能参加童生试,两个都是半大孩子,只靠自学可不行,贾珍就给他们联系了一所书院,让他们借读半年。
说来也是巧合,那家书院的山长竟是张九莘的学生,跟贾珍和贾瑚都有点渊源,方允了他们半路插班。
贾瑚上辈子从幼儿园读到大学毕业,跟陌生同学打过无数交道,就是中途插班进去,也很快就让他交到了几个朋友。
不说推心置腹,亲如兄弟,平时说说笑笑,讨论讨论学业,那是没问题的,因此贾瑚觉得,偶尔换个学校,也是种很新鲜的体验。
贾珠就没贾瑚过得这么滋润了,他以前只念过家学和宫学,家学都是旁枝子弟,他不屑搭理人家,宫学都是皇子皇孙,他搭理不上人家。
倒是现在念书的梅花书院,官家子弟不少,可惜人家都是同窗了好几年,有了自己的小团体,贾珠又不是贾瑚那种人来熟的个性,根本打不进去。
其实,要是贾珠不那么矜持,只需跟着贾瑚,也能跟同学熟稔起来,可惜他又放不下面子,不想在贾瑚面前服输。
贾瑚对待贾珠的态度,一向是顺其自然,外人看着过得去就行,贾珠自己都不理他,他肯定也不会厚着脸皮把他拉过来。
好在梅花书院不愧是江南最好的书院之一,就是童生班,授课的师傅也是饱读诗书的大儒,贾瑚和贾珠听了很受用。
贾珠一心要补上之前欠缺的功课,白天晚上都忙得很,也没时间和贾瑚玩。
到了八月,贾珍下场考试,一考就是九天,出来时蓬头垢面,去接他的仆人差点没有认出来。
贾瑚想问贾珍考得如何,可他回家就是倒头大睡,只得作罢,等他睡醒再说。
贾珍睡了一天一夜,醒来就叫肚子饿得很,厨房赶紧把饭食送上,他看也不看面前是什么菜,就埋头吃了三碗饭,随后去了净房洗头洗澡。
梳洗完毕出来,贾珍整个人神清气爽,终于觉得自己又重新活了过来。
贾瑚再去问他,考得怎么样,贾珍摇头,说不记得了,还说这辈子再也不想考了。
贾瑚无语望天,不想考试,这能是贾珍说了算的,他考上了,贾敬会让他考进士,若考不上,就得重新再考。
放榜之日,贾家仆人早早就去看榜,结果贾珍运气不错,虽然名次不是很靠前,好歹是考上了。
贾瑚和贾珠都向贾珍道喜,考中了举人,贾珍以后就不用再回老家考试了,当真是幸事一桩。
来年二月便是会试,虽然贾珍自觉希望不大,不过都到这一步了,肯定是要回去应考的,于是他卷起包袱,打道回京了,留下贾瑚和贾珠在金陵读书,只说明年五月,家中会派人过来接他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