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苏阀的声音传入,众人便纷纷起身,行礼。
“御史大人。”
苏阀朝先前那年轻人说,“人生除死无大事,你痛快执言,一死得全万世英名,余下的事怎么办?总要有人去做收拾的。”
“收拾?”
曾永诺说,“自来到江州第一天,就都在收拾,如今收拾出什么来了?各位姑且看看,竟是较之昔年赵奎入西川,尚且不如!”
“曾大人请息怒。”
一个声音响起,所有人为之一静,望向殿外。
段岭解下斗篷,说:“稍后早朝之时,韩滨应当不会来动各位,大可放心。”
“王山!”
段岭出现时,所有人脸上都现出了提防的表情。
“狼狈为奸!”
曾永诺说,“身为当朝探花,竟与……”
话未完,段岭便抬手阻住曾永诺,四处看看,说:“黄坚呢?”
“他在皇宫里。”
秦旭光说,“王山,你怎么会在这里?有什么消息么?”
段岭见秦旭光,朝他笑了笑,想起自己离京赴任前的那一夜,他们四人曾在天下第一摊里谈论天下之势。
“这是我带来的一件证据。”
段岭掏出曾经郑重藏在武独佩剑中的试卷,交给曾永诺,说,“这证据攸关大陈气数,交给你了,待会儿早朝时,说不定能用上。”
“这是什么?”
曾永诺接过两张试卷,群臣便聚集到他的身边。
段岭身后跟着武独,武独始终十分提防,恐怕再有烧卷之事,一手按在剑柄上,时刻注视着众臣的一举一动。
“这是太子的字。”
苏阀答道,“这是……”
“当年上京的考卷。”
段岭说,“我从元人手中拿到了两份卷子,其中一份,乃是当今太子写的试题,且看其下篆印,名为‘蔡闫’。”
殿内死寂般地安静,曾永诺拿着书信的手不住颤抖。
“另一份,则是‘段岭’的字。”
段岭说,“段岭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想必各位都是清楚的。”
当年蔡闫归来,确实曾经告知众臣子,他在段家的名字,便叫作‘段岭’。
但试卷上的字,确非出自同一人。
换句话说,从笔迹上分辨,在位的太子并非‘段岭’,真正的段岭,则另有其人。
“这证据……”
苏阀颤声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