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赏析
第一一开头,就以“一粒粟”
化为“万颗子”
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
和“收”
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
化为“万颗子”
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
和“收”
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
的生动景象。
“引满”
是为了更有力的“”
,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我的世界进入一个玄妙的画面——李绅望着田间辛勤劳作的农夫,心中满是悲悯。
他深知这诗句虽能道出百姓疾苦,可真正改变他们命运之事,却艰难万分。
一日,李绅进宫面圣。
殿堂之上,他鼓起勇气向皇帝进言:“陛下,臣观天下,虽四海无闲田,然农夫仍饱受饥饿之苦。
赋税繁重,劳役无尽,实乃民生大患。”
皇帝听后微微皱眉,朝堂大臣们亦窃窃私语。
李绅接着道:“臣恳请陛下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如今天下看似繁荣,实则民力将竭,长此以往,恐生祸乱。”
皇帝沉思良久,最终缓缓开口:“卿之所言,朕当细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