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4章 巢州豪族PK穆华(第2页)

大明皇朝后期儒教中人更是言必称我名教中人,闲谈可说万言,遇事则心中实无一策!

有气节的则是;平时袖手谈心性,遇事则以死报君王!

于国家何益,于百姓何益!

没气节的则是逃避出世而去,更有既没有气节,又没有风骨的犬儒投奔异族敌人的怀抱。

文人的风骨,气节不存在的,家国情怀那是个什么东西?礼义廉耻?在高官厚禄面前不值一提嘛!

儒学,儒家,儒教是中国历史不可回避的文化基因!

现代的有些人批评儒家这样不好,那样不好!

可是忘记了自己的血脉之中早就融入了儒家的因子。

割舍不开了啊!

那些批评口号喊的最响亮的人,说不定血液里面的儒家元素最多!

早期儒家文化兼收并蓄,蓬勃向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提出了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样明确的个人目标。

激起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向上之心!

在那个春秋战国混战的年代能够成为显学,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儒学的强大。

孔子有感于春秋末期奴隶们朝不保夕提出仁的概念!

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人应该关爱他人,爱护他人。

认为仁者人也!

意思是具有仁爱之心的才可以称之为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个方面是道德准则。

人应该从自身的道德自觉出发,认识到人之所以与禽兽不同,是因为人自身愿意遵守道德准则,是内驱力,不是迫于外部法律,舆论的压力。

自觉自愿的遵守道德准则,以使自己心安。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又发展出仁,义,礼,智。

四个方面。

孟子认为这四方面是人天赋的知觉能力,并且是人的良知良觉。

把这四方面充实,拓展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认为四德具备可以保四海。

认为统治者四德具备施行的一定是仁政。

而仁政可以王天下。

孟子又提出仁和义结合才是真正的仁。

后世多少仁人志士只为一句,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舍身报国!

救亡图存!

这样的孔孟之道不好吗?这样的孔孟之道怎么就让那些人拼命抹黑呢?或许不是一个物种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