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姑给买了书,遇到不懂的,孙山会查字典。
遇到不会读的,尝试查读音。
这里有四种读音的方法:直音法,读若法,形声字,反切法。
要是所有法子都用上,还是不会读,就做好标记,等郑夫子讲到,重点学。
孙山一开并不太懂,慢慢地摸索就知道怎么读了,多亏大姑买回来的书,让他有书可查,也不用事事等夫子来解答了。
按部就班地学完计划内的任务,就到水井练字。
因为练字,用的墨块就多了。
墨块有贵有便宜,有一两墨,价黄金一斤,有一斤墨500文的(书上涉及的重量单位都是1斤10两,方便大家换算)。
孙山叫孙伯民买最劣质的,每笏也要100文。
长期累月,墨块也是一笔不少的数,但又不得不练习,尝试过用清水写,但看不清楚字迹,印象不深刻,只能用墨写。
其实用纸写更方便记忆,条件有限,只好能省尽省。
只是感觉练习了一会儿,天就黑了,苏氏喊:“山子,先吃饭。”
心里想着,我的乖儿子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大家在院子忙忙碌碌,竟然不被干扰。
这难道是夫子说的两耳....什么窗外事啊。
苏氏不太记得那个句话,只是接送的时候,听郑伯夸山子说的话,觉得夸得好,想记住,又记不住。
孙山应了一声,收拾好东西,走进堂屋。
今晚没做晚饭,包了粽子,大家吃粽子就行了。
孙家村的粽子不像前世肇庆那么大的裹蒸粽,孙家村包的小巧玲珑,大小成人的拳头都没有。
孙山怀疑这里粮食匮乏,特意包那么小,能包多些,分吃的时候,人人有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