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声。
杨氏边出门边理着髻。
赵老四收住胡扯的话茬子,要去后院赶车。
蓉宝拉着他,“爹,你干嘛去?”
“赶车啊?”
“你不是说城里人多,坐过路的牛车吗?”
赵老四“嘿嘿”
一笑,“骗你的。”
蓉宝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路上是有些载人进城的驴车牛车,但都是大板车,坐在上面能吃一嘴的灰,人还没进城,就灰头土脸的。
而且过节进城的人多,也不一定能等到车。
蓉宝趴在车窗上,看着一路的花草树木,想起了山上的果树,问道:“娘,我们家的果子能挣多少钱?”
闭目养神的杨氏睁开眼睛,说道:“全卖出去能挣个二三十两。”
蓉宝惊讶的坐直身体,“怎么才这么点?”
“果树年份小,还没到出果子的时候,明年收成会好很多。”
“可是唐爷爷家的果树一亩地能挣十多两银子。”
“唐家很早就已经开始种果树了,不仅有好树种,还有很多有经验的果农,而且他们家还有自己的商路。”
蓉宝十分郁闷,“那什么时候才能挣很多钱?”
“明年多挣一点,后年又可以多挣一点。”
嘉宝道:“就跟读书一样,越读肚子里的学问越多。”
杨氏点头,“就像读书一样,日复一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温熬细煮,学问才能扎扎实实。
做生意也是这样,一步一步来,先挣小钱,再挣大钱。”
蓉宝摇头晃脑,“这就是书上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积不辍,可成丘阜。
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一蹴而就的。
乍然富贵,未必就能守住富贵。
高山厚积,方成仰止之势;湖水长流,方有薄之姿。
亭台楼阁,都是从下至上搭建而成。
一步登天,若是身无底蕴,他日一落便是千丈。”
蓉宝又是恍然又是皱眉,最后懊恼道:“娘,你今天讲了好多道理,我还没记在纸上呢。”
她叹了口气,“我现在读了好多书,学了很多道理,可是道理太多了,有时候要用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
庄先生说以前读过的书也要时常去翻翻看,温故而知新,才不会学了这个忘了那个。
可是书真的好多好多,我都看不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氏家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
喜欢赵氏家记请大家收藏:(91919191)赵氏家记更新度。
“小小年纪,急个什么?读书治学是一辈子的事。”
“可是我长大还有正事要做啊。”
杨氏笑容一顿,世上的人,谁不是被困囚笼,想做的未必能做,想得的未必能得。
顺心易求,随心难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