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七十年代的货物销售模式主要以供销社为主,不准私人买卖,还有专门的部门打击私人买卖,被抓住那是要被监管的,一监管就是大半个月,还不提供食物,家里有人来送就吃,没人就饿着。
不过乡下的农民进行小体量的交易也无伤大雅,如果碰上集会,也可以自由买卖,这样的机会一年到头来并没几次,这种情况下也就衍生了黑市。
舒冉跟刘慧玲在供销社不远处找了位置,这里人比较多。
舒冉把背篓放在地上,还挂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活招牌自然就有了。
现在买肉除了钱还得肉票,家家户户吃油困难,吃肉也困难,有些家庭甚至一年都见不到荤腥。
舒冉这大鲈鱼一拿出来,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少人上来问价。
一会儿就有个大娘要了两条鲈鱼。
生意开了个头,来买鱼的人也多了,一筐子鱼半个上午就卖完了。
舒冉数了数,统共赚了六块三毛五,现在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也就三十左右,六块三毛五算一笔不小的数额了,只是看着有点少。
刘慧玲瞧着舒冉卖了鱼,笑眯眯道:“妹妹这么聪明,呆在小山村里可惜了。”
舒冉当然理解刘慧玲的意思,现在经济发展停滞,多少大好青年怀揣梦想,只能下乡,下乡容易回城难,不少人就此扎根在了乡下,一个人的命运就那么轻而易举的被改写了。
舒冉笑了笑,提着背篓道:“慧玲姐,这边有供销社,你买不买东西?”
刘慧玲道:“我没什么可买的,我们走吧。”
“嗯。”
两个水灵灵的姑娘跟那春日的嫩芽似的,身形窈窕,面容姣好,吹弹可破的肌肤泛着淡淡的粉色,一个长发一个齐耳短发,长头发的还用的是乡下没有的红色波点发圈,短发的头上别着毛线的卡子,顶时髦。
舒冉跟刘慧玲一路走过,也是一路欣赏的目光。
——
“齐站哥,瞧,那是不是嫂子。”
正在街上晃悠的齐站抬头望去,他的目光瞬间被舒冉的身影吸引,同样的地方遇到同样的人,他就是在这样云淡天晴的日子里碰到舒冉的,一见倾心却擦肩而过。
后来,有人找来家里换亲,齐站本来不愿意,却又见到了一见倾心的姑娘,他态度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提亲、结婚、那叫一个顺理成章。
舒冉勤劳能干,不仅把家里打扫的井井有条,还帮忙棉纺厂的生意。
随着经济放开,自家的棉纺厂越做越大,舒冉更是忙的不可开交,自己却染上了赌博喝酒的坏习惯。
多年之后,棉纺厂终于从乡镇开到了城市,不仅成立了公司,还推出了品牌,自家生产的毛巾更是出口海外。
但是这个时候舒冉却身患恶疾。
齐站站在她病床前才知道后悔,自己曾经娶回来一朵花儿,如今她却枯如朽木,双眼凹陷的躺在病床上,张口说句话都难,他回想起自己曾经做的龌龊事,自己陷入深深的后悔之中,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舒冉在他的哭声中渐渐的没了气息。
再次醒来,齐站又回到了跟舒冉结婚这一年,这一次,他要把欠舒冉的全部补回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