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是把京剧《穆桂英挂帅》和《花木兰》两剧中的舞剑,加以提炼变化,同时吸取武术中的剑法汇合编制而成。
并在一部分加入了演唱,另一部分又配合管弦乐的伴奏。
《霸王别姬》中完整独立的剑舞,这在花旦行当来说并不多见。
花旦的剑舞从内容、形式到劲头上都有较大的区别。
因此,这段独舞随着【夜夜游】音乐的情绪与节奏,舞蹈动作主要追求的是在“柔”
与“美"
的舞动过程中构成不同的动作造型,与音乐性格柔中带刚、美媚无限是一致的。
在舞剑中使用的双指指向前,显然来自于中国太极剑的神韵以及其刚柔相济的美学原则。
《霸王别姬》在整段舞剑的舞台线路结构布局上,沿用了沪剧舞蹈长期积累的舞台调度规范。
舞剑的舞台位置以正十字、斜十字、横一字、竖一字、米字为基本线路,这种舞蹈线路布局体现了沪剧舞台严谨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对称”
的审美习惯。
舞剑位置是环绕四个犄角和中央,成为一朵梅花式的图案。
在舞剑的技巧。
上手腕的功力十分重要,涮双手腕、大刀花加翻身、左右小云手、向后双手涮剑、由慢变快双剑花、双剑一前一后向前刺。
双手涮反花也称白马分鬃等,这些技巧难度并不大,完成好这些动作先手腕不能硬,剑要与身体保持一条线。
剑不能“学”
着走(“学”
是戏曲行内评价动作的常用语,它指的是动作走得不到位。
剑应该贴身走一条线,而没有贴身斜着走,就叫“学”
着走。
)。
其次是技巧的度与音乐度要一致,该快的地方要快起来,不该快的地方不能快,剑舞姿态与剑舞的技巧与人物心理状态、音乐结合紧密,张弛有致,方能突显出沪剧舞蹈的艺术魅力。
如果技巧过多,度过快,就会有脱离剧情卖弄技艺之意,是不符合虞姬这样的身份的。
《霸王别姬》中的剑舞是柔美的虞姬与豪气盖世的霸王生离死别时的舞蹈。
因此,虞姬是通过舞剑来安慰已经四面楚歌、大势已去的项羽,既有劝其振奋精神寻得机会东山再起,又有诀别之意。
这种内心的不舍与惋惜,使得这段舞剑的戏剧内容十分复杂,既要体现出虞姬丰富的内心世界,又要展示其凄婉妩媚的娴熟技艺。
《霸王别姬》一剧中虞姬本为花旦,唱念取法于花旦,唱腔设计优美,重要唱段载歌载舞。
其中有一段风格别致的“剑舞”
,是钱盘春以沪剧舞蹈为基础,吸收武术动作而编创,是全剧中最精彩的一折。
慕容雪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在疾缓相间的【山歌调】曲牌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姿态柔中有刚,情调悲中有烈,颇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
剧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一段段,情景交融,悲凉动听,为慕容派经典唱腔。
沪剧霸王别姬全剧唱词:
(八侍女随虞姬上)
虞姬,慕容雪饰演,(唱):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一年。
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
(大王回营啊!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