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庞涓攻打韩国,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
庞涓收到魏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回国。
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况且齐军早有怯战的名声,便命令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人的火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这便是“减灶计”
。
庞涓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想趁机收拾了齐军,就带队伍追了上去。”
“庞涓追到马陵时,天已经快黑了,为了追上齐军,他命令大军摸黑前行。
忽然,前面的兵士报告说,路被树木堵住了。
庞涓上前一看,发现树都倒在路中央,一棵树还被刮去了树皮,写上了“庞涓死于此树下!”
的字样。
庞涓醒悟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四周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这就是我手中卷书所记载的一段故事。
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若只看这些记载,定会觉得庞涓平平无奇,甚至愚蠢至极。
但,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这段记载也大有抹黑庞涓之意”
“庞涓乃无双隐士鬼谷子门下弟子,与孙膑是师兄弟。
你们手中的《齐孙子》便就是孙膑所写。”
“其实,史书上所记载的很片面,也增加了不少个人情感。
事实上,庞涓在随鬼谷子先生学艺期间,他与孙膑的关系极好,他也很呵护孙膑这个师弟。
史书上说:“庞涓嫉妒孙膑”
,这多少有些荒谬。
庞涓此人,悟性极高,反观孙膑就多少有些笨拙了。
所以,庞涓从不认为孙膑会是自己的威胁,也早于孙膑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
“说到此处,我们就不得不再说说魏国了。
在战国初期,魏国独强。
魏文侯是文韬武略,魏武侯是东征西讨,为魏国奠定了不世之功。”
“魏惠王之所以能称王,也是沾了父亲魏武侯和爷爷魏文侯的光。
说直白点,就是富二代,家族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了,且还具备了统一华夏的能力,在这个时候魏惠王接班了。”
“庞涓作为名师高徒,很受魏惠王器重。
庞涓也没辜负魏惠王的期望,在战场上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