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61章 六郎庄的见闻1(第2页)

“方大爷,您老忙着呢。”

李正阳看到路边有一个右手拿个粪扒子,斜挎着粪箕弯腰捡粪的老大爷。

便下了车,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掏出烟散了一根给大爷。

“这不是小李吗,你可有好些日子没来了啊?”

大爷很高兴的接过烟,熟练的先点上。

笑着和李正阳打了个招呼。

李正阳进入轧钢厂做采购以后来过六郎村多次了,所以和村民们大部分都很熟悉。

“小李啊,又来村里采购物资了?”

方大爷把粪箕放在自己脚边,粪扒子斜靠在粪箕把子上。

“是啊,方大爷,这不,领导给下任务了,我就想着到附近的村庄转转,就到咱们村里来了。”

李正阳见天色还早,没啥事和方大爷聊一会,了解了解村里最近的情况。

“大爷,现在村里的光景怎么样?”

李正阳看着周围稻田里面沉甸甸的穗子,感觉丰收就要来了。

“小李啊,你是不是看这地里的稻穗子又沉又大的,感觉现在光景不错。”

方大爷吸了一口烟,慢慢的说道。

“是啊,在来村里的路上,我看到边角旮旯开辟的地头还有大豆和红薯,也是快要收获了。”

李正阳将见到的情形和方大爷说了下。

“呵呵呵,不瞒小李你说,现在你看到的这个稻子叫京西稻。

京西稻,你听说过吗?”

方大爷问李正阳。

“京西稻,我知道的,大名鼎鼎的。”

李正阳知道,以前听许大茂介绍过,海淀区这一片是北京地区种植水稻最多的地方,最出名的就是京西稻。

据史料记载,京西稻种植始于清代。

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携带回来的。

原来是紫金箍水稻良种,后在京西这一片试种,经过多年的培育,最后形成的京西稻。

也有的说是康熙皇帝,康熙本人还亲自培育了一种“御稻米”

其米色微红粒长,气香味腴,因出自御田,所以起名御稻米。

这御稻米不仅供给内膳数十年,还被当时的朝廷大力推广到京外的其他很多地方,包括当时的南方地区。

一碗京西稻粥,可以说是食物匮乏时代的飨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