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亦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太宗祖父又在《帝范》中教导我们做子孙的,崇俭爱民,更是将仁爱百姓当作审官的重要标准。
父皇即位后立即训令纳谏爱民,事有不便者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皇后也是亲躬垄亩,对百姓抚长慰短。
周国公,你是皇后选派的外戚,继承了周国公的爵位。
不知道你一句,坊中的小人传了出去,知道的百姓倒也罢了,不知道的以为你与孤一样少不更事,是听皇后说的,会有怎样的影响?”
“你,你……”
贺兰敏之气得差点想吐血,但他刚才是说过这样的话,不但嘴上说,心中也看不起百姓,将他们当成了愚民,小人。
“再说,孤所言是有失误之处。
之所以向几位弟妹说及此事,一是让他们欢心,尽兄长情份。
二也知道此事子虚乌有,不过它的流传是处之褒善去恶之心的。
上古诸贤,史料遥远,多不尽不实之事,然史书记之于册。
为何?扬善也。
如是不法之事,纵是事实,孤亦不愿提及。”
贺兰敏之,气势汹汹而来,然而李威不疾不怒地回答,从容不迫,宛若珠圆玉润之气,在他病态苍白的脸上流动。
风采让殿内所有大儒为之心驰神往。
“那么街坊里流传的俚语艳曲,你也要拿出来,让几位王子公主听听?”
贺兰敏之继续逼迫。
“孤刚才说过,褒善去恶。
弓匠选木料,去曲用直。
明主用人,用长舍短。
难道因为有一些俚曲,就说所有百姓是坏人?请问国公,你我吃的用的穿的住的,是何人供养?京城三苑,草木芳菲,景色秀丽。
难免有一两株长得扭曲的树儿。
再问周国公,是不是因为这一两株不好的树儿,就放弃了整个丛林?”
“殿下说得好啊,国家有人,社稷有人。”
一位儒生泪流满面地说道。
这一句话也说出了大多数儒生的心扉。
从对答到现在,李威处处流露着仁爱百姓之心,所谓仁也!
对父母更是恭恭敬敬,是谓孝也。
对弟妹关爱,是谓怜护也。
没有咄咄逼人,然而话锋机敏,是谓智也!
更没有用太子威逼,是谓礼、谦!
李威心中却在狂笑,论权谋之术,咱是半通不通。
但论嘴皮子功夫,当真咱这个讲师是白做的?
一席席话有理有据,将贺兰敏之挤兑得无言以对。
看到他吃瘪,碧儿坐在李威旁边忍不住吃吃笑了起来。
不但是她,就是数位对贺兰敏之有反感的大儒,同样感到很解恨。
“啪!”
碧儿贺兰敏之不可能放在心上的,但被李威逼到墙角了,可以想像,这件事传播出去,自己整成了一个跳梁小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