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时候,是黑白片,后来就有了彩色立体电影。
在电影正片放映之前,放映员会按照上头的安排,先放时间很短的科教片或者是动画片,人们也都看得津津有味。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部电影看一遍并没有看尽心意味,在追着看,也是为了多一分新奇感,那些电影情节,是人们茶余饭后相互谈来的一个话题,每一个人对于电影里面的主角配角的衣着打扮举手投足都有自己的认识。
换个方向这个话题,还能够因为聊的来某个电影,男男女女而成就美谈的婚姻的呢,这大概也是人们物质和文化都匮乏的时代下的美好一面的缩影。
国家的改革政策缓慢的进行着,这个乡间的地方还没有沐浴到政策的福利,人们普遍生活的的单调且平凡。
阿成的三妗子也很勤快的人,嫁到阿成的三舅家之后就早起做饭,她生火烧饭是一把好手,阿成的三舅时常给她打打下手,负责在厨房提水烧火之类的。
俩孩还没到上学的年龄,都在家里玩,那年月真的是玩,真无邪的年龄,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多的补习班之类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在农村,人不像选择现在这样卷的缘故,更谈不上学业的压力。
阿成能从母亲凤儿那里听到她们当年玩的最多的游戏,也就跟首蕉机器灵,砍捕》歌曲里面唱的是一样的,什么“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
什么“机器灵,砍捕,恁那边的尽俺挑”
。
什么《跳房子》啊,什么玩《过家家》啊,什么《老鹰捉鸡》啊,什么《丢沙包》啊,好多的游戏,春的时候可以去田野里面抓蝴蝶,夏的时候可以去河里摸鱼,秋的时候可以挖自家的红薯烤着吃,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有着与大自然接触不尽的乐趣。
阿成的母亲凤儿后来给阿成讲,那时候阿成的三舅从菜园子里面忙完回来,会拌成老鹰,三妗子就会拌成老母鸡,俩孩就是鸡仔,左一下右一下在院子里抓着鸡仔,阿成的妈妈会和五舅六舅起哄:“抓住啦,抓住啦……快跑,快跑呦……”
。
俩孩子都会开心的大叫着,大笑着,还得跟着三妗子左闪右躲,满院子都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那角色有时候是阿成母亲扮作老母鸡的样子,阿成的五舅或者是六舅扮作老鹰的样子,俩孩还是扮作鸡仔,姥姥和姥爷偶尔也会朝他们大人大吼两句:“别累坏了孩子”
,这老两口看着孙辈的他们玩的很开心,也就没有再去管多少,阿成的姥姥和姥爷都是蛮开明的人,都读过书,在那年月也算是知识分子,平时在家也会教俩孩子识字读书。
那俩孩子玩的时候往往跑的满身是汗,于是在玩之前,大人都会事先约定好,要是谁累了就喊“投降”
,而往往是孩子玩的兴起,累的大人直喊“投降”
。
阿成的母亲他们大人喊“投降”
,其实是为了让俩孩子歇歇脚,孩子玩的太开心了,往往这时候忘了累,俩孩子就是不想被抓到,玩的时候自然得大人把握住时间的分寸,不能累着俩孩子,那时候大人都有一个观念,要是累着俩孩子,会长不高个儿的,虽然这样,但还要陪他们俩玩的开心,大人喊累就能及时停下来嬉戏,让俩孩子歇一会儿。
就这样,一家子欢乐的氛围,在那个年月显得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