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陆离离最重视的“信息差”
!
她一直都清楚,做生意不仅要靠营销技巧、审美能力,如何甄别、鉴定市场上的信息,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自从有了买卖国库券的打算,她努力回忆前世看过的信息。
除了那位令人印象深刻的“杨百万”
,还想起最早关于“国库券”
的报道,是在相关的党报上。
但相比于公开发行的报纸,作为银行行长的周卜庄能主动向她询问,必然是已经拿到上级下发的文件。
只要看到这份文件,她去沪城的计划就更有依据了。
周行长显然不知道她在想啥,把一张薄薄的、盖着红戳的纸递给她。
“这是上级下发的红头文件,你有啥不懂的可以问我。”
陆离离接过来一看,文件上只有短短一行字:
“兹要求川州邮政储蓄银行,落地国库券公开发行事宜,积极配合扶持国家经济建设政策。”
落款是:华国人民银行,1988年4月3日。
如果陆离离只是个普通的个体户,她一定会不满周卜庄的“糊弄”
:这薄薄的一张纸,就是上级的红头文件?
可陆总是见过大世面的,深知一句话的道理,“字越少,事越大”
。
“国库券”
这种新兴的债券形式,首次以公开发售的方式面向大众,会引发怎样的社会变革尚不可知。
此时此刻,可谓一切都是未知数,上级说得模糊,下级只能尝试着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