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鼓励开荒,谁开了就是谁的。
温家里若是有了谢琅的犁和耙
里正不敢想象,就向大家,“晚上去我家商议商议”
“这有什么好议的。”
谢广开口道,“一咬牙买上两头牛,一年就赚回来了。”
里正顺嘴问道,“你家什么时候买牛”
“我爹说了,到秋就买。”
谢广此言一出,众人向谢广的爹娘。
谢广的爹点头,“三郎兄弟做的犁好用,耙好用,有了牛,谢广和他娘两个人一天能耕二十亩地。
我闲下来随便干点什么,都够我们一家三口用两三个月的了。”
“二十亩地”
谢琅不禁啧一声,“你真敢想。
种这么多,怎么收”
谢广的爹“割啊。”
话说出口,猛然想到万一赶上下雨天,可就全泡汤了。
“我做耙的目的其实不止是为了多种地。”
谢琅道。
里正“那是什么”
“现在说也说不清,谢广先跟我上山一趟。”
谢琅道,“不往里面去。”
谢广的爹一听这话,就让谢广回去拿弓箭。
谢琅虽然想山上有没有大熊猫,可如今地当紧,和谢广俩人到山边砍点竹子就回来了。
随后俩人就去谢琅家。
过了大半个时辰,俩人分别背着一个带着细长尾巴的背篓,拎着半袋小麦出来。
谢琅把小麦倒背篓里,像后世人打农药似的,把背篓下面的小尾巴插泥土中,然后慢慢前行。
众人糊涂了,他这是干什么。
谢广冲众人招招手,众人走过去,谢广拨开土地,众人睁大眼,“小麦”
“对三郎叔说麦子种下去,就不用担心鸟吃,也不用担心下雨的时候会被雨冲走。”
谢广道,“像咱们用锄头和铁齿耙弄的土地,就没法像现在这样种小麦。”
谢春娥接道,“因为泥块太大。
现在泥土碎的跟沙一样,就不用担心竹子被塞住了。”
“不是塞住,是担心挡住竹子前行。”
谢广见众人不明白,就把他那个背篓拿给众人,指着上面细长的竹竿,“插土里的这边前长后短。
前面把泥土拨开,麦粒顺着里面的孔掉下来,后面短,不会挡着泥土,泥土就会盖到麦粒上面。
“若泥块太大,就算把泥拨开了,它再滚回来压在麦粒上,麦粒也无法破土而出。
这东西还有一个好处,想种密一点,就走慢一点,想种稀一点,就走快一点。
假如走到最慢还嫌苗稀,就可以把里面的孔搞大一点。”
谢春娥仔细竹竿,只有最底下那层竹节没打穿,打了一个很小的空,“对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