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暗沉,树影婆娑,泥水顺着逼仄的小路汇成一汪浅流往下流淌。
她放大再放大、来回了好几遍,终于从点缀在黑幕中的城市灯光判断出,这是在陵山观景台上。
那么晚,又下着雨,跑陵山上去做什么。
跳出照片,视线又落在简短的对话上你不在,下的不好。
她突然就明白了对方的意图。
明知他所作所为皆是奔着目的而去,也不免顺着他所愿,拉回初识时的记忆。
相识是因为一场雨,再见依然是一场雨。
借了伞、又还伞,本应该再无交集。
裴芷早就把这位冒冒失失出现,安安静静退场的小朋友忘在了脑后。
她毕了业在陵城玩摄影。
陵城的摄影圈子五十以上的退休老头居多。
年轻人大多分两类,买不起一整套短炮且没有这闲工夫的是一类。
买得起又有时间但三心二意、好也不在这儿的又是一类。
她从小跟着裴忠南入门,年纪轻轻就加入摄影协会,成为了圈里独特的那一类。
协会周末有个活动,应了旅游局的邀约,要去陵山拍风景照。
裴芷刚好在内。
主要还是因为年轻,跋山涉水不吃力。
摄影好者通常昼伏夜出,要么大半夜起开始爬山拍日出,要么索性睡到饱下午起来拍日落。
年纪大的老师觉短,一早就去拍了日出,她索性分到傍晚去拍日落。
陵山常年有人上山拍照,但混在一堆导演背心、贝雷帽的老头之间,年轻漂亮的女人尤其引人注目。
双肩瘦弱,似单薄。
但凡夏日傍晚的风稍微刮得再狠一些就能把她吹走。
裴芷这一趟上山事实上并不轻松。
她了群里提示,自己又琢磨着带了广角中长焦和三脚架。
防水背包塞得满满当当,不得不爬一段斜坡换一边肩,不知不觉就落在了最后。
这还不算吃力,烦人的是好不容易到山顶铺开设备没拍几张,说了不下雨的天竟然开始飘起细雨。
摄像机和镜头金贵,幸好出门她都有带防水布的习惯。
裴芷手忙脚乱收拾完东西,再切回群里。
那群早上拍完照的老头此刻人在家中舒服地坐着,语音倒喊可惜,什么雨景也别有一番风味。
上山比她快的那一拨也勉强拍完趁雨小往山下赶。
再一会儿,群里都开始有人作诗了。
酸得倒牙。
她索性收起手机,在背包上护一层防水布,躲着雨小的地方往山下走。
夏日的雨照理即来即走,但走了一会儿只见雨势变大不见减缓。
偶尔也能见不少爬山的人抱着头从山间小道往下窜。
但她东西沉,又都金贵得很。
想了一会儿找到棵大树边躲雨边百无聊赖地等。
眼着天一点点更暗更沉,她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又一阵纷乱脚步过去。
裴芷拎起防水布查情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