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二十二鸿雁传书代笔人(第1页)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是一个汉语成语。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许多年后,鼠人在四牌楼邮政总局附近街边看到有人在摆摊代人写信,他就会想到当时在家帮人代写信的经历。

鼠人和小姐姐在家务农生产,被邻里乡亲看作文化人、知心人。

圩上有的人家,男人在外工作,女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就常常有找人代写信的。

她们先找小姐姐,不仅因为姐姐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更高些,而且姐姐是女性,两位要写信的觉得更贴心,更便于沟通。

这也是实情,写信,特别是妻子给丈夫写信,等于将自己的家事,夫妻间的私话公开给别人了,这个人必得她信任,有些话她要在这位写信人面前能说得出口。

而且,由于其本人文化程度所限,有些心里想说的话常常表达不好,最好这位写信人能够言其心之所不能言,把话说到她心坎里,那是最好的了。

当然,这方面,同为女性,又是高中毕业的姐姐绝对更加胜任。

最早找姐姐写的是东面队里的根宝的女人。

根宝早年当兵,参加过解放战争,还立过军功;后来复员回到家乡,娶亲结婚仪式是周近十里八乡最新式、最热闹的。

那时刚解放,姑娘们结婚都还兴坐轿子,他们没有,是请了乐队,吹吹打打,同根宝过去迎,一起走回来的。

鼠人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家接亲的队伍还没在圩头上出现,却有一阵音乐之声随风飘来,那声音好听极了,轻快,悠扬,有一阵没一阵的,缥缈如仙乐。

根宝毕竟见过世面,他请来的是管弦乐队,乡里人当时叫“洋八弹”

,一路吹弹过来,引得沿途男女老少像看西洋景,热闹非凡。

跟当时办喜事的许多人家一样,根宝的父亲弄了几条大晒簟,树起柱子架起梁,在门前场上搭起了帐篷,摆满桌凳,宴请亲友邻朋。

入夜,汽油灯照得如同白昼。

一对新人到来时,胸戴大红花,洋鼓敲得咚咚响,声震前后圩;“洋八弹”

再次吹起《迎宾曲》,簇拥着新娘新郎一起往家走。

根宝夫妻恩爱,婚后生活很美满,不久有了孩子。

过了两年,根宝还被安排到上海一家厂里工作。

丈夫能到大城市吃公家饭,拿固定工资,这是人家羡慕得不得了的事,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女人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娃,这让家有点失望,不过,根宝还是很顾家,经常回来,定时给寄钱。

不知哪一年,工厂内迁重庆,此后根宝回来的机会就少多了。

女人跟他更多的是书信联系,因为识字不多,小姐姐就常帮她写信。

鼠人看到,根宝女人来找小姐姐帮写信,总是先把根宝的信拿过来,让姐姐读给她听,有时还做些解释,听完,再问她,想对根宝说些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