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日后尾大不掉,种祸不浅。
心中思量一番之后,王景有了决定:“传我命令,任城大营交由君明负责。”
典韦闻言,神色一震,随即出列,激动不已地向王景抱拳行礼:“属下明白!”
刚加入王景麾下,就获得如此信任,典韦心中已有决断。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掌控士卒的训练,这个权力一点也不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职位。
从王景此前亲自担任洛阳大营的军事训练总教官,就知道这个位置有多么重要,不是核心嫡系,根本不可能触碰。
典韦内心很清楚,王景这么做,摆明了是让他尽快立功,好名正言顺地授予官职,让他有机会建功立业。
受到王景如此赏识和看重,典韦本就心怀凌云壮志,自然生出效死之念。
别看他领命之后,只是站在一旁肃然不语,实际上,典韦的内心深处,已经燃烧起了一团熊熊烈火。
宣布了对典韦的任命之后,王景又开始安排负责洛阳大营和河东大营的总负责人人选。
高顺被调动至京师,负责洛阳大营的日常军事训练,而潼关的防守则交由周泰负责,副将是张勋。
至于河东大营,则被王景实行军政分离,交给了阎行负责。
军营的设立,并不仅仅是花钱建造就完事儿了,想要真正发挥效用,还是得建立相应的军事训练体系,军官培养体系,还有军械等军需物资的运输和补给,这些千头万绪的事情,都必须一一厘清,否则都会对一线士卒的战斗力造成削弱。
而在这方面,荀攸可以算得上是专业人士:“主公,属下建议,确立正兵的地位与待遇。
然后营兵的选择,应当从各地的府兵当中,择优录取。”
此前王景已经和荀攸商量过这方面的问题,府兵不能锁死户籍,否则制度败坏就在三代之内。
历史上的隋唐由盛衰落十分迅速,就是因为对府兵制的过度依赖,以及没有给予府兵正规的晋升渠道所导致。
为此王景自然是要引以为鉴,对于荀攸的建议,他也是欣然应允:“那便依公达所言,先在兖州各郡县,设立军府,待任城大营建造完毕,便从各地府兵之中,择优选取士卒,进入大营训练,成为正兵。”
这个提案,不仅确立了正兵的待遇,更确立了正兵的身份和地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