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一老家乡的来龙去脉靖江(第1页)

年夏,鼠人结束学习生活,直接回乡当农民。

鼠人记得从小时候时起,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就常挂在嘴边,也常自思,伯伯者,大大也,是对同辈中排行年长的男性的称谓吧。

可为什么农民称伯伯,工人称叔叔呢,自然有农民土生土长,深深根植华夏这片沃土,早于工人出生之缘由。

然而,实际上,准入当农民伯伯很容易,很简单。

鼠人原先户口就在家,回家到生产队参加劳动,顺理成章。

没有填过任何表格,未经面试,也不像后来求学、入职许多行业要进行体检,或经过什么技术培训。

所以,后来他感到,o行,就是种田当农民最简单,乃至最后这段经历,在履历表上没有任何体现,拿不出这段“经历的书面记录”

,如有需要,只能让生产队、大队打证明。

鼠人当农民就在自己的老家乡,知根知底,什么都熟悉。

靖江是濒临长江的江北小县,南面隔江与江阴相对。

县域内地势北高南低,以老横港为界,分“老岸”

与“沙上”

“老岸”

,顾名思义,就是最初长江的老江岸;“沙上”

,意思也好理解,就是后来长江北岸沙滩围起来的一片田地。

这里,不妨说一说靖江的展历史和命名来历,还与鼠人现在的生活地很有联系呢!

靖江于明成化七年(年)建县,至今已有年的历史。

东汉末年,这里还没有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

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

沙洲又连成片,成了地,对这片地,后来人们称之为“马驮沙”

为什么叫“马驮沙”

而不叫别的名称?这个谜底,直到建县后的五十三年,即明嘉靖三年(年)才被揭开。

这一年,有个叫易干的靖江知县到西沙视察,走到焦山港(今东兴镇),现一块断碑,上面隐约可以看见几句碑文,其中一句是:“此沙是吴大帝牧马大沙……”

吴大帝即吴国国君孙权,这说明三国时期,孙权的部队曾在这里牧过马。

这一现,解决了两个大问题:第一,它证实了三国时期,这里已经有了一块不小的地,而且开始有了人烟;第二,弄清了这块土地为什么叫做“马驮沙”

原来靖江方言中,“牧”

和“白”

、“大”

和“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