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年轻着呢,回头让姥爷当董事长,管着所有人。”
徐宁玉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好。
之前在矿上,除了重体力活,很少有工作的机会。
自从来到县城,姥爷多次表达过想出去打零工的心思,正好给姥爷找个事做。
“我哪有那本事。”
姥爷乐得合不拢嘴。
大姨想想,这样也可以,就笑着打趣道“哎呀,咱爸要当大老板了。”
徐宁玉只负责提建议和出钱,后续的工作还是要大姨和魏大志来做。
魏大志一听陈姨说要注册个运输公司,那车队就是正规军了,说出去也有面子,更是浑身干劲。
有徐宁玉这个小富翁加入,只要有司机,再买几辆车都行,之前在县城外租的院子就有些拥挤了。
魏大志对这事很上心,很快打听到,县城往市区的公路旁有个大集体的编织厂,倒闭几年了,一年千把块就能租下来。
这边离市区已经不远,指不定以后他们还从市区接活。
徐宁玉想到了后世的物流公司,业务除了运输,好像还包括仓储、配送什么的,应该需要个大一些的厂房。
这会儿的地皮还不算贵,魏大志找的那个地段,非常靠近淮水市以后西部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不算顶繁华的地方,胜在方便做生意。
徐宁玉小手一挥,财大气粗道“不租了,买下来。”
最后,只花了七万多就买下了一间三千多平的旧厂子,登记在徐宁玉名下。
连同地皮,算起来一平米才二十多块钱,真是白菜价。
虽然有钱买车,可是司机招不到那么多,只买下五辆新卡车、两辆旧卡车和两辆面包车。
加上改建厂房等的花费,徐宁玉总共出资四十万,成了这个新注册的“平安运输公司”
最大的股东。
法律并没有规定未成年不能当股东,县工商局一开始听说要让个孩子当股东,也挺懵的,还专门咨询了上级部门。
经过一番研究讨论,他们最终给徐宁玉办理了相关手续,只是额外需要个代理人,代表未成年人处理公司的事务。
姥爷当仁不让,成了公司的法人和徐宁玉的代理人。
大姨总共出资十八万,魏大志不出钱,但公司日常管理都是他负责。
三人按照五比三比二来分配公司收益。
自从当了这个“法人”
,姥爷深感责任重大,让徐宁玉帮他买些开公司用得上的。
徐宁玉笑着通过出版社赵叔叔的关系,帮忙邮寄了些企业管理、物流、甚至会计相关的籍过来,姥爷最近天天戴着老花镜,走哪儿都抱着,学习的劲头谁了都佩服。
大姨没事的时候也会翻一翻这些,一时间家里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到了四月份,新学期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新的厂房终于改建好。
为了照顾徐宁玉上学,特意选了个周日,把所有的东西从租的院子正式搬过去,还要举行个开业仪式,全家自然都要去参加。
这天一早,徐宁玉穿着崭新的天蓝色小西装,站在穿衣镜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