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皇宫后花园。
“诸卿请!”
“陛下请!”
御花园中,曹髦笑着看着几个陪伴的臣子:“今日请诸位前来御花园小坐,也是想着与诸位闲聊一番。
朕曾闻中书令虞松讲述古代礼仪典故,颇有神往,亦有所不解。”
侍中荀顗笑道:“陛下即位之后,勤勉好学,有明君之风,不知有什么不解是我等臣下可以效劳的呢?”
曹髦笑着问道:“夏已衰败,相被杀害,少康聚集夏的遗老遗少,光复禹的功绩,海清俨然;高祖在田地中拔于众人,驱使豪杰俊才,消灭暴秦、项羽,包举宇内,一统天下;这两位君主可以说都是有特殊才略的举世大贤。
考察他们的功德,诸位以为谁应该排在前面呢?
荀顗笑着回答:“乱世之中,王者接受天的授予,以圣贤般的美德顺应时机,这样之后才能接受天命创立基业,非常人所能为也。
至于承接前代的功业,不过是重兴旧日先祖的辉煌功绩,臣以为创造和因袭,难易是不同的。
少康功德固然美好,功绩也算是优秀,仍然是中兴之君,和汉世祖相提并论是可以的。
至于说汉高祖,臣等认为他优于少康。”
一旁的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等也是表达了赞同。
曹髦笑了笑:“侍中所言固然有理,然则朕却以为,自古以来的帝王,功绩、德业、言论、行为,各有优劣短长,不一定创业之君都优秀、继任者全低劣。
汤、武、高祖虽都是受命于天,然尚有优劣得所。
少康和武丁成就夏、商中兴的美好,夏启和周成王守文之兴盛,评定美德比较实绩,放到汉高祖那里去对照,朕看到了前者之长处而从未闻前者之短,这不是很奇怪吗?朕以为他们只是前后两者遇到的时代不同,所以后人评定功名标准已经不一样罢了。”
荀顗立刻拱手道:“那陛下以为少康与汉高祖的优劣如何对比?”
曹髦则说道:“朕以为少康在国家灭亡后出生,身份降低为诸侯的奴隶,跋涉奔波四处逃难,这个时候便是想要保全自己也是十分困难,可是不久之后他能够布施德行大用谋略,最终灭浇于过、灭豷于戈,成功恢复了先祖大禹的辉煌功业,恢复夏祖的祭典,并在祭天时以祖先配祭,规章礼制没有一丁点的遗漏,如果不是极大的美德极广的仁义,岂能建立这样的功勋?”
。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汉高祖刘邦趁着秦朝土崩瓦解的态势,倚仗一时的权术,单纯凭借智谋和武力来成就功业,他的一举一动,实际上大多违反了圣人的法度;作为儿子却多次使父亲刘太公和家小处于危险中,作为一国君主却将贤明的宰相萧何囚禁,作为父亲却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去世之后,律诗专权,若非周勃、陈平等贤臣,国家几乎灭亡。
朕以为他如果和少康互换所处的时代,也许不能复兴大禹的功业。
由此说来,应该以夏少康为高而认为刘邦位居其下。
各位爱卿细细讨论一下。”
袁亮思索一番,立刻附和说道:“上古三代封邦建国,分裂国土来治国,到它们衰败的时候,没有土崩瓦解的态势,可以用道德怀柔天下,不能用武力征服天下。
等到战国,弱肉强食,远离道德专凭智谋武力,所以秦衰颓时可以用武力争天下。
这也是不同朝代因为局势的不同,应对方略也要因时而变。
臣以为少康布施德行,是仁者中的英杰;高祖凭借武力,是智者中的豪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