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带领不到三千人,逃回成都。
李建安没有选择追击,而是原地休整。
他派出李定国,前往劝降。
张献忠早就不想打了,只是他诈降成性,害怕朝廷不相信了。
张献忠见到李定国,把他臭骂一顿,却也没有为难他。
大西军没有出路,投降是唯一选择。
张献忠问李定国;“吴三桂与李建安,其人如何?”
李定国道;“李建安在朝廷是头面人物,信用可靠,为人也谦和。
吴三桂虽然许诺很多,但终究有些虚妄。
义父要归降还是要找李建安。”
张献忠道;“那好,你回去后绕开吴三桂,与李建安面谈。
只要李王爷书写一封,承诺不再围剿,朕愿意去除帝号,归顺朝廷。
咱们大西军偏安一隅,对朝廷没有威胁,还能帮朝廷稳固边境,何苦进逼。”
李定国回去后,果然绕开吴三桂,与李建安单独密谈。
吴三桂自然知道消息,不过他懒得管,能不打仗少死人也是好的。
李定国往来穿梭好几趟,最后双方达成妥协。
政治方面,张献忠去除帝号,上书请罪,其麾下的各种政权官封自然也都取消。
朝廷赐封张献忠为康巴郡王,其麾下官吏准许留任,但需经过考核。
张献忠的封地在康巴地区,地处几个叛乱的土司之间,张献忠无论能打下多少地盘,是否站稳脚跟,不允许回归四川盆地。
经济方面,张献忠上交金银财宝300万两,朝廷允许张献忠继续与汉区经贸往来,但是严令他断绝茶马古道。
军事方面,大西军接受朝廷整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