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1章(第2页)

一个刚入宫的小丫头片子十分好奇,便偷偷跑去问曾经侍候过老太皇太后的老嬷嬷。

这是宫中秘事,许多人都不知晓,知晓的人也会将这些秘闻烂在肚子里,绝不会轻易传出去。

老嬷嬷明日就要动身前往太庙给老太皇太后守灵祈福,一想到这些秘事再不会有人知道,反而动了心肠。

“这要从很久之前说起了。”

老嬷嬷叹息一声,眯着眼回想起过去的岁月。

老嬷嬷是后来才被分到老太皇太后身边伺候的,至于老太皇太后为何被废,她也是从别人的闲言碎语中听来的,勉强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永隆二十二年,十五岁的老太皇太后以太子妃的身份进入太子府。

两年后,神宗登基,老太皇太后被封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好景不长,仅做了三年皇后的老太皇太后被褫夺宝印宝册,降为净妃。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老太皇太后再未见过神宗。”

小宫女‘啊’了一声,蹙着眉头道,“原来传闻是真的,可——为什么呢?”

废诏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皇后奢侈善妒,但许多见过老太皇太后的人都道老太皇太后生活简朴,不事奢华,每逢荒年歉岁,老太皇太后总是把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拿出来赈济百姓。

善妒就更不可能了,老太皇太后地位尊崇,犯不着和一群妃子争风吃醋,更何况她生性淡泊,不喜争宠。

就连圣母皇太后和众多太妃也异口同声道老太皇太后是个好人。

究竟是什么原因,老嬷嬷也不知道。

她那时还没有入宫,于是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宣靖四十年,神宗驾崩,老太皇太后被光宗封为母后皇太后。”

“不是该封为太妃的吗?”

小宫女虽进宫不久,但也知道其中的规矩。

新帝登基,皇后娘娘封为母后皇太后,若新帝不是皇后所出,两宫并尊,封新帝的生母为圣母皇太后。

净妃娘娘该是净太妃,怎么一下子成了母后皇太后?

老嬷嬷突然笑了,轻声说道,“这里面可大有文章。”

说起来还真是一段风流韵事,但鲜有人知。

老嬷嬷还是听老太皇太后不经意间提起过一次才知晓是孟大学士上书请封的。

提到孟大学士的名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五岁入学,七岁能通六经大义,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九岁时参加乡试中了头名举人,此后连中三元,授翰林修撰。

十多年官场摸滚打爬,年纪轻轻就爬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后又入阁,是为文渊阁大学士。

把持朝政,权势在握,一时之间,无人能及。

神宗驾崩后,他又辅佐光宗多年,因任两朝元老,世人都称他为‘孟阁老’。

若说孟阁老和老太皇太后之间有一段露水情缘,许多人大都是不信的,都道是讹传。

毕竟一人冷落后宫,一人权倾朝野,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

可老太皇太后能被封为母后皇太后,确实是孟阁老的功劳。

那两人之间到底有没有交情,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老太皇太后被封为母后皇太后以后,亲自请命到太庙给神宗守了十多年的灵,直到熹宗登基,才将老太皇太后接回宫中。

“仁乐十八年,熹宗驾崩,新帝登基,老太皇太后已是八十八岁的高龄,新帝为了让老太皇太后颐养天年,特意在太液池新建了‘清夏斋’。”

老嬷嬷说到这时,眼眶里泛起了些许泪花。

她伺候了老太皇太后半辈子,如今‘清夏斋’人去楼空,只剩下满地的落叶,真是令人唏嘘。

“听说老太皇太后身患严重的寒疾,是因为这个,她才没有儿女的吗?”

“丫头,你问的太多了。”

老嬷嬷眼眸微冷,捏着帕子擦去眼角浑浊的泪水,挥了挥手,下了逐客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