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睁大了眼睛,侧头看向王军英。
有人说了慌?
脑袋里闪过一张脸,不必他指明,我就猜到王军英口中的这个人指的是谁。
王军英目光放开我那双疑讶不已的眼睛,转头看向别处。
他好像在留察树下有没有人在偷听。
“说谎?”
我不自觉的追问了一句,“你说他在说谎?”
我也转头看向树下,几个人的影子在郁郁葱葱的树叶花草中若隐若现。
他们离这榕树有一定的距离。
没人注意到我们的谈话。
王军英又不看我,他的眼神放向前方,微微点头。
不可能吧,刘思革说了谎?我在心里怀疑着王军英的结论。
低头盯向绳子,我的脑袋开始飞转起来。
让我们回想一下“山民事件”
的经过:
首先,被我们逮住的山民是个练家子,他手脚力量了得,并且会擒拿武术。
在大部分人离开甘蔗林后,在刘思革准备灭口的过程中,他用了一种我们不知晓的技巧挣脱了捆住双手的绳子,之后凭借一身了得的功夫,夺过了刘思革手里的匕首,接着反杀刘思革没成功,再接着顺利从甘蔗林里跑掉。
刘思革所述的整个过程,差不多就是这样。
可是呢,手中的这团绳子已出现,让这段“山民事件”
,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双手被反捆的山民,并不是用什么特殊的技巧挣脱了绳子,他是直接抢过了刘思革的刀,然后再慢慢割开自己的绳子,最后击倒刘思革,逃之夭夭。
这听起来这太不可思议,也太不合乎逻辑了。
不过我们再捋清一下事件顺序,也能找到一个关键点。
关键点就是,山民假如要挣脱绳子,必定是要用刀。
刀不一定只有刘思革一人有,那有没有可能是,山民自己藏了一把刀?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因为我立即想起,黄班长搜过他的身,再说他那身板上就挂着一件背心,一条裤子,赤手空胳膊的哪里有可能藏着刀。
除去这些之外,山民就还只剩一口背篓。
背篓里有什么呢,我仔细回想着。
瞬间,脑袋里的画面一闪,我立即想起,那背篓里什么都没有,但有一把柴刀。
我接着又想起,事故发生后,受伤的刘思革愤怒的踢了一脚背篓,那把柴刀还从背篓里掉了出来。
这说明,柴刀一直搁在背篓里头,没有掉出来。
至少在山民逃跑之前没有。
想到这里,事情似乎有了合理解释。
山民是趁着我们“民主决议”
的时候,悄悄将反捆的手伸进背篓里,然后像很多电影儿里头的那样,不停用柴刀磨割绳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