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巴黎的大小教堂钟声齐鸣,接着,是焰火表演,狂欢持续了两周。
全国从马赛到布伦成千上万门大炮每隔一个小时鸣放一次礼炮,直到午夜。
12月3日清晨6点,在巴黎的部队全部集合在马耳斯广场上,等待拿破伦给他们分发鹰旗以取代共和国的旗帜。
在雄伟壮丽的检阅台上,皇帝一身戎装,坐在宝座上。
随着一声令下,各路纵队向宝座靠拢。
拿破伦起立,下令分发鹰旗,并向众军团发表了如下演说:“士兵们,看看你们的旗帜吧!
这些鹰旗永远是你们的集合地点。
鹰旗永远在你们皇帝认为保卫他的宝座和他的子民所必需的地方,誓为保卫鹰旗而牺牲生命吧!
誓为能够永远将鹰旗保持在胜利的道路上而鼓起勇气吧!”
演说后,军中欢声雷动,士兵们举枪向新皇帝欢呼跳跃。
接下来的10天,全法国沉浸在节日的狂欢气氛中。
根据财务部长戈丹的估计,加冕典礼,包括国宴、请教皇、公众庆祝活动、服饰等,共计耗资800多万法郎。
拿破伦认为花这笔钱是值得的,特别是天主教首领教皇的亲临,使自己的王权得到了国际承认、合法性和可尊重性。
这使他进一步考虑到他以前可望不可即的新的家庭联盟——王室联盟和新的国际协议。
为了确保加冕典礼的意义不被淡忘,拿破仑令其宫廷画师绘制了4幅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巨幅油画(后来只有两幅完成了,即《加冕典礼》和《分发鹰旗》)。
最后,首都庆典的欢歌和礼炮的硝烟终于平静下来了。
但随后问题就出现了,拿破伦的新帝国已经出现了不稳的情况,于是他不得不离开巴黎,亲自前往海峡督促对英作战的准备情况。
拿破仑头脑里有着全盘的侵略计划,但显然是个在不断改变着的计划。
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定下了作为渡海作战的大本营。
然后,在1803年4月到12月间,他选择了军港的位置。
他的计划是逐渐成熟的,随着蓝图变成现实,大炮运到布伦港的炮台,他开始意识到:面对强大的英国海军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护卫舰队是不能贸然渡海作战的。
但是在短时间内,这种情况根本就得不到改变,他的帝国无法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能够与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海军相抗衡的舰队。
而在无法取得制海权的状况下发动渡海作战,那根本就是找死。
拿破伦也曾询问过萧杰对此事的看法,萧杰劝他从长记忆,等法国海军能和英国海军相抗衡的时候再发起渡海战役,不过踌躇满志的拿破伦根本就听不进去他的劝告,他决定铤而走险。
而萧杰也只好闭上嘴巴,不在多说。
只是感叹法兰西本就不强的国力全都被浪费在了这些根本就无法完成的事上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