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农家制作大酱,叫做“盘酱”
。
每到腊月,就开始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炒后碾碎,再加入开水,揉成面团放在火炕上,经过一段时日发酵,它便会慢慢变成酱引子。
等到第二年的五月,再将烀好的黄豆和酱引子合在一起,放入水和大粒盐,下到缸里发酵。
然后就是捣缸,打开防雨的锅盖,解开蒙在缸上面的白布,使用酱耙子(一种木头棍子,下面是一块方形木块)搅和,目的是让其均匀发酵。
由于盐的多少,水分的掌握,和发酵时间、晾晒时间不同。
每家每户的大酱咸淡,香味都不一样。
同时,也正是由于要经过一个发酵的过程,酱难免会有一股臭味,甚至也会生出蛆虫。
正如眼下这碗呈现出褐色的大酱里,就蠕动着几条白色的蛆虫。
“大酱里怎么会有虫子呀?为什么给我们吃这样的东西啊?”
张晓红都快哭出来了。
张晓红家的条件好,她的母亲秦姨总是会买到各种各样的吃食,家里也几乎没有做过大酱。
自然不会理解大酱里为什么会有虫子,但是李秀满却习以为常。
她用筷子将大酱里的蛆挑出来,对张晓红说道:“发酵的大酱,有虫也是正常的。
别说是大酱,就连米和面里的虫子都是正常的,不影响吃,而且还高蛋白呢!”
说着,她把筷子递给了张晓红:“给,吃吧。”
张晓红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似的:“我可不敢吃了,要是早知道这种大酱生蛆,我早就不吃了!”
“那你吃啥呀?”
李秀满就算是再好脾气,也禁不住对大小姐范儿的张晓红有点无奈了。
张晓红一怔。
知青们吃菜,大多也就是简单的白菜和一些能够挖到的野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