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娃当时也说了要去跟你打声招呼,但是他老家在廊坊,怕赶不上火车,就着急的走了。”
是,这群亲戚听上去可真好。
但要说前些年他们是因为二娃妈妈的成分不敢上门沾边,那摘帽子已经好几年了,改革开放也好几年了,难道那几年他们就没想起来二娃?偏偏这个时候才想起来?
林敏君左思右想都觉得不对劲,又因为二娃连个招呼都没打就走了,心里更没底。
偏偏这事儿还不知道找谁发火,夏大妈说自己看错了。
“好,那谢谢您了。”
林敏君跟夏大妈打了个招呼,就回自己家了,跨过垂花门,看见了月光下的门房,是那么的寂寥,萧瑟。
回家以后自己吃着红烧肉,怎么都觉得不如跟二娃一起吃的时候那么香。
林敏君便在心里安慰自己,反正过个年就回来了,二娃到了开学的时间,总要回来上学的。
要是到了时候真不回来,她就去找。
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先过完年,好好赚钱,身上有了钱才能去找二娃,并把他接回来。
转眼,重生后的第一个春节就过去了,吃年夜饭那天赵宁还来家里叫过,让林敏君一起去家里吃年饭,被林敏君婉拒了,陆德平也找到这里,在门口找了好长时间。
林敏君也是现在才发现,陆德平这人顶没意思,他们上辈子是夫妻,但上辈子感情已经破裂了,她提出了离婚。
再说这辈子,压根就没结婚,她也说了自己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陆德平还要过来找不自在。
索性,林敏君装了个不在家,没吱声,等陆德平走了才出门的。
年夜饭那天她一个人在家打了顿火锅,也觉得很安逸呢。
吃完年夜饭,趁着街上到处都是放假的人,林敏君就又把摊子给支起来了,春节人多,更能大赚一笔。
正月十五,距离二娃离开已经快一个月了,还没回来。
街上人流量明显少了很多,学生们开学了,工人也回去上班,林敏君就越发的担心这个小家伙,怎么就还不回来呢。
她特别想去找找看,看看能不能把二娃给带回来,偏偏这段时间自己的生意也不太平。
话说林敏君过年之前上新了折耳根,但那时候一天下来,只能卖出去一份儿。
过了个年,大家的嘴巴更刁了,原味的炸洋芋卖的跟以前一样,加了折耳根的一份儿都卖不出去。
林敏君甚至用上了试吃,但效果也不行,因为好多人愿意试吃,吃完以后都撇撇嘴走了,要不就是要了原味的。
仔细想想原因,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又闻上去臭烘烘的,都不愿意尝试,林敏君就因为这事儿着急呢。
一边想着二娃,一边想着新品销量不好,林敏君就出神了。
“你好同志,你面前摆的这个一根一根的,像须子一样的是什么?”
摊子前面又来了生意,一下子把林敏君给拉了回来。
她熟练的开始介绍,“这叫折耳根,是我们云南的一种调料,可以当作料,这儿还有现成的,要不我做一点给你尝尝?”
“好,我尝尝看,如果好吃就给我来一份。”
这客人就说。
林敏君动作迅速的炸了几颗洋芋,用折耳根和调料拌匀递过去。
客人尝了一口,顿时苦了脸,“算了,还是给我来个之前那种的,只要香菜和葱。”
再一次的,推销折耳根失败了。
林敏君都有点自我怀疑,这东西在首都是不是真就水土不服?要不把手上的卖完就下架?
正想着,又来了两个人,左边这个穿着喇叭裤,双手插着裤兜,面无表情,仿佛有人惹了他不高兴似的,右边那个长得有点憨,带着个墨镜,特别没分寸,伸着脑袋够着看林敏君的调料都有啥,一眼看过去,就是那种混迹在街头不咋学好的小混混,流里流气的。
林敏君想了想,这俩人从来没有卖过自己的炸洋芋,但他们开口就说,“给我两份炸洋芋,就那个,闻起来臭烘烘的那个。”
没有吃过炸洋芋,上来就要挑战折耳根?
卖出两份折耳根口味的,林敏君还是挺高兴的,不过看这俩小混混,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都是一副不怀好意的眼神,她怎么觉得,这俩人好像来者不善?
作者有话说:
二更送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