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十一讲(第3页)

“诸修行人”

,就是指的了出离心,修习四谛、十二因缘的这些修行人。

他们基本上都希望能够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圆满的佛果。

但是因为他的心是向外攀缘的,结果在成佛之道当中产生了偏差,产生了歧路,而变成了声闻缘觉。

前面的两种凡夫造善造恶是攀缘有相的境,包括杂染的境跟善法的境。

这个地方的二乘人所攀缘的是无相的真理,他攀缘一种我空的真理。

他向外攀缘我空的涅盘,结果也丧失了万德庄严的无上菩提。

总而言之,这三种人的过失,都是以攀缘心来修行,结果都得不到佛陀的真实功德。

所以他说,“皆由不知二种根本”

,就是你在修行之前,你根本不知道我们这一念心具足了生死、涅盘两种根本,所以错乱地依止生灭的妄想来修学。

这种情况就好像你拿沙去煮,想要煮成美好的食物,纵然经过尘点劫的时间,沙还是沙,顶多变成热沙。

你去煮一辈子,它永远不能吃。

因为它的本质是沙,不可能变成美好食物。

所以说我们今天因为错乱的用心,即便你做了很大的加行,但是因为你本质是一个虚妄,所以我们得不到真实的功德。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功德呢?我们看下一段: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这个地方讲出两种根本。

我们这一念心开出二本,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我们现在一切众生依止攀缘心,就是我们的心跟外在的人事因缘接触的时候,我们选择向外去攀缘,以攀缘心来当作自己内心的自体。

我们说的认贼作子,把它当作生命的自体——这个就是我的心!

说,你的个性是什么?我的个性就是喜欢向外攀缘,这没办法改变的。

依止攀缘心为自性,这个就是生死痛苦的根本。

第二个是无始劫来跟菩提、涅盘相应的清净本性。

清净本性就是我们这一念的识精。

这个识精是整个八识的精明之体。

蕅益大师说这个识精就是八识的自证分、自体分,就是我们心跟外境接触,念头还没有动,还没有能所的时候,那种最精明的自体。

而这样的精明自体,是本来清净、本来光明的。

但是当我们这一念心一动以后,“能生诸缘”

,就产生了一种能所的对立,有了能念的心跟所念的境,唯识学上说,产生了见相二分,这个是能生诸缘。

当我们能念的心去攀缘所缘的境的时候,就遗失了我们清净的本性。

所以说清净的本性是不能够妄动的,一动就产生能所,就产生对立,就产生攀缘。

所以说当你心跟境活动的时候,你一念不生,那个就是菩提涅盘的清净本性。

因为我们众生长久以来,遗失了这样的一种清净光明的本性,虽然整天地修学、整天地拜佛,但是因为不能回光返照,所以“枉入诸趣”

蕅益大师在“枉入诸趣”

这个地方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