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侧着头想了想,“儿前几日自始阳宫路过,想起民间道尊祈雨的说法,进去给三清上了一炷香,许了愿。
如今降了雪,虽说鬼神之说不足取信,也不好食言。
儿记得母后这里有先头薛先生临的一册《南华经》,能否借儿一用?”
“自家人说什么借不借的?”
太后不以为意,立时令身边许嬷嬷领着宫女去取了来,送到魏逢春手里。
魏逢春老老实实接过,心里头翻来覆去地背诵皇帝刚刚的说辞,同时就绞尽脑汁地回想当日随驾的宫女太监名单——皇帝当着太后老娘娘说了这样的弥天大谎,他这个做奴婢的,除了任劳任怨,替主子把谎圆得彻底天衣无缝,还能怎么办呢?
请安之后便是文华殿日讲,皇帝照例要到午时后才能回清和殿。
这段时候,殿里的人却并不清闲——御驾不在,便是例来干粗使活计的时辰,几十个粗使太监宫女四下里忙碌,擦门窗,抹桌椅,换门帘,洗地面,蜜蜂般殿里殿外进出,倒比御驾在时多了股别样的活气。
管茶水的宫女此时正是空闲时候,允娘又让顾沅将奉茶换茶的步骤演练了两遍,点头道:“手脚是熟了,今儿就到这里。
只是这里头有个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道理,日后每天练习不能断。
这练习的家什也得换一换,御前多宝格上有个袖珍银梅花壶,那个是最不好斟茶的,我跟魏总管提了,让他去库里再领一样摆设,把它换下来,你去把它好好洗净了,明天开始就拿它练手。
这一样练熟了,我也就能放心出宫回家了!”
殿内几个小宫女正拿着绢帕细细擦多宝格,见顾沅进门,忙行了礼四散让开。
顾沅将梅花壶放在托盘上,想起皇帝前一夜说过的话,略一犹豫,便俯身拉开了下面第二个抽屉。
抽屉里却是一轴画卷,顾沅展开白绢,只见入目的既不是花木,也不是人物,却是一只蛐蛐儿伏在数茎草叶上,虽然笔法略显幼稚,但蛐蛐神态却颇生动,画得甚有灵气。
画上有两处提款,右上角题了几个大字“吾之威武大将军也”
,落脚是一方“重华宫主人”
的小印,历来皇嗣都住重华宫,取“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
的兆头,皇帝为嗣皇孙时也是如此,显而易见,果然是皇帝的手笔了。
左下另有一几行小楷,却是一篇短小的祭文:“延熙四十六年冬,威武大将军卒,顾汝蜉蝣,勇战三秋,马革裹尸,亦得其所。
水饭数粒,呜呼尚飨。”
这祭文写得平平无奇,也不是十分通顺,然而算起来那时皇帝不过七岁,便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