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那话之人正是高熲。
只见高熲朗声点评道:“太子殿下此诗虽好但只应了景,不曾应时。
如我朝已历盛世数十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此诗当为绝唱。
但我朝方开皇年,强虏环伺四周,座中诸开国元老无不时刻擦拭刀枪,引戈一战。
居安思危,远未到安享太平之时。
故高某以为此诗只应了那景,而没有应时也!”
文皇听罢,再细琢磨了一下太子的诗作意境,还真是满篇写景,缺乏了一丝王霸之气。
在看看座下老将们,韩擒虎、贺若弼、伍建章、鱼俱罗等,几杯烈酒下肚,脸色通红,浑身上下散着霸气,犹如那战场上吃饶猛虎般。
这太子之诗过于绵柔了,没有引起老将军们的胸中共鸣。
看来高熲的不错,没有应时呀!
“高大人确实点评的精辟,眼光着实辛辣无比。
在普通文人书生眼中,兄长这诗作当为上品,但我这美酒性烈,所谓美酒配英雄,非当今豪杰英雄不能领悟这烈酒豪迈之美。
品饮这五粮春不宜吟诵柔美之词也!”
杨二跟着高熲的点评之意,更加结合烈酒之性,强行补炼,引得众老将连连点头,不时大声叫好。
“父皇母后,孩儿突然有感,愿为座中老将试吟一诗。”
杨二罢对上座的父皇母后施礼请求道。
“哦,儿有诗?快念与母后。”
独孤皇后经历了惊喜到平静,现在又是一个惊喜。
杨二出列走到宴席中间,也学着刚才杨勇那样踱着步念起来一诗:
“明月出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希”
“好!
好,好一个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啊!”
杨二诗作刚一吟罢,只看那高熲神色激动,跳将起来大声喝彩不已。
座中老将军们也纷纷点头不住的叫好,就连那边厢的文官座席上也不停的有人叫好。
文皇与皇后相视一笑,也频频赞叹不已。
“儿,此诗作可有诗名?”
独孤皇后此时问道。
此诗名唤:“关山月。”
杨二一字一顿的答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