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舔舔嘴唇,口水几乎都流下来了,“只要排队就有。”
“不是的,要先去登记。”
路婶子也回来了,她指了指粥棚不远处的有面旗帜的地方,“要先去那边排队登记,领签条,然后才能去领粥喝。”
周大福也过来,说明了情况,他不认识字,挤到了城墙那,看到贴了很多告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他的儿子周立念了一两年书,认识几个字,连蒙带猜的说安水镇给流民施粥赈灾。
想要入城的流民需满足条件。
儿子还没看到什么条件的,就被人挤出来的,不过先不管了,先去登记领粥喝要紧。
他就赶紧回来带着队伍去登记那边排队。
周里正也颤巍巍地被扶着一起去,他手里可是有全村的那个缴纳税赋的凭证。
他们平县的收纳粮食和缴税都是由他和老村长带着村民一起去的,还有每年的每个村里的出力修水利的人头,他这边都有记录。
他不知道这有没有用,但起码这能证明他们周家村的人都是良民,不是土匪。
周郡他们排在后面,路拾睁开了眼睛,他这几天有水有野菜,不是之前那样干瘪了。
精神头也比之前好太多,之前一直是昏睡着,如今倒是有精力左看右看,显示出对外界的兴趣来。
这个登记的队伍有两对,排得都很长。
他们在后面排着,前面几人在说话。
“俺能进城去,俺娘不能,咋办?俺总不能扔了老娘,做不出那事唉。”
“俺也发愁,俺家就俺爹和俺符合,老娘和儿子也没法进城,好不容易逃到这了,这咋办。”
“那大人说可以去吉县,那里荒地多。
可是俺这一大家子走不动了。”
“是啊是啊,累死累活到了这,不想走了。
求大老爷开恩啊!”
周郡听到这话,想了想,扯了扯自己的面皮,和路云换了个位置,凑到刚才说话的那一队中,问问情况。
那个大汉一张长脸,满面风霜,见周郡还抱着一个婴儿,露出苦笑:“你这个娃娃县太爷不收。”
周郡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说自己是从平县逃荒来的,那个大汉就说他们是隔壁县来的,比他们早来了两天。
他说这里的县太爷收治流民,但是有几个标准,一是不要年龄大的也不要年龄小的。
单身的男女年龄要在十四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
要是一家人逃荒的话,最大的不能超过五十岁,最小的不能小于八岁,且还要有保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