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办法修行,你连路头都搞不清楚。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我们整个生命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攀缘心创造出来的,外境只是个助缘,因为你“仁者心动”
。
问题出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所有的轮回都是我们自己愿意轮回。
这个地方就是说,其实我们可以作另外一种选择的。
我们可以换一个想法,不要用攀缘心,用真心,我们会活得更好、更自在,事情会做得更圆满。
不是像阿难尊者说的,离开了攀缘心我什么都不能做了。
不是这个意思,不是。
你也可以不迷、不取、不动而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你可以去拜佛,可以去念佛,你还是可以不迷、不取、不动,做你该做的事。
所以到最后除了不变还有随缘,在假借因缘的同时保持不迷、不取、不动。
我假借佛像来拜佛,成就我的功德,但是我还是不迷、不取、不动。
所以诸位要把这个观念——这个心地法门抓清楚,你就知道怎么用功了,你就知道:哦,原来这条解脱路是这样走下去的。
否则,佛陀经典讲了半天,还是跟你没有关系。
这个地方我们要觉悟的。
卯二、广历诸法分别以示可还
我们看卯二,广历诸法分别以示可还。
我们看经文:
【第十八讲图二】
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
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前面是就着音声来破妄想,这以下广历六尘来破除妄想。
妄想是必须归还的,是生灭的。
这种生灭的妄想,岂止是音声而产生的分别呢?乃至于你阿难尊者分别我的三十二相而出家,你看色尘也会影响你的分别心。
你因为我的三十二相而出家,如果我三十二相衰老了、消失了,你就不想出家了。
所以,离开了色相,这个分别的功能也消失掉了。
不仅声尘、色尘,“如是乃至分别都无”
——这是讲法尘。
你看,乃至于外道修习所谓的无想定,他进入无想的状态,他的分别心都不存在。
外在的所分别的境缘都不存在,进入到一种非色非空的状态。
非色非空就是,它也不是色相,但是它也不是跟真空的理性相应,只是一种无想的状态,而这种无想的状态还是一种第六意识的法尘。
那么外道的拘舍离,就把这个非色非空的一种冥顽的状态当作“冥谛”
。
冥谛,我们解释一下。
外道在禅定当中见到八万大劫之前是一片黑暗——因为他只看到八万大劫,那么他就认为这个黑暗的相状是一切法生起的根源,以它当作涅盘,以它当作我们真实的皈依处。
其实这还是一个法尘,还是一个攀缘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