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四讲(第6页)

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阿难之所以能够生起平等心来乞食,他的理由就是:因为阿难尊者在过去做佛陀侍者的时候,他知道佛陀曾经诃责过须菩提,也诃责过大迦叶尊者,身为一个阿罗汉内心有不平等的状态。

我们解释一下。

须菩提的心态:他在托钵的时候是舍贫从富。

须菩提托钵,他不到贫贱的家庭去,专门去找那些住在高级豪宅的富贵人家去托钵。

他认为,你们今天之所以富贵,那是你前生有布施。

但是富贵人家放逸得很厉害,假设不给你们继续修福报,你来生就完蛋了。

你们堕落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他赶快要救那些富贵人家,因为富贵人家都是放逸得很厉害,须菩提就舍贫从富。

大迦叶刚好相反,他是舍富从贫。

大迦叶每一次托钵,都到那些贫民窟去。

他认为,你们为什么这么穷?就是前生没有布施。

如果今生再不给你们栽培福田,来生就更穷。

所以他特别去贫贱的家庭去乞食。

当然佛陀对两个人都加以诃责,说这个都是法执——对贫富之法产生执着。

你看《维摩诘经》就讲到一件事,说有一天,须菩提来到富贵长者家,因为维摩诘也是大富长者。

维摩诘居士就出来了,说:尊者你想干什么?须菩提说我要乞食。

维摩诘居士就把钵拿过来。

但是维摩诘居士把钵拿过来以后并没有给他饮食,他问一个问题,他说:须菩提啊,你应当知道,心不等故,法不平等。

他说:你在乞食的时候心不平等——你执着富贵人家,所以不平等,有所偏袒,所以法不平等。

因为法不平等的缘故,这个布施法也就不平等——我把饮食供养给你,我的功德也就不圆满。

这个时候须菩提听了就很害怕,也很惭愧,就把这个钵放着就要走。

维摩诘居士就说:你不要走、不要走。

我把饮食盛完了,你再把钵带走——就把饮食盛了,再给须菩提。

须菩提很害怕,就赶快离开了。

这说明这些阿罗汉,他的内心是我空法有,他对法还是有所执取的,有些对贫穷人,有些对富贵人,是有所执取的。

当然这种执取的情况,就使令这些阿罗汉的功德不能够广大圆满,所以佛陀就诃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阿难尊者身为侍者,他也看过佛陀这样的诃责,就觉得他应该避免这种情况,所以他“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他就很仰慕佛陀所开示的无遮的平等法门。

他说:我一个出家众,不应该预设立场,我不应该有所拣别的。

我应该以平等心,一家一家地乞食,随顺因缘。

这样子才能够越众生的怀疑跟毁谤。

你看维摩诘居士就说了:你心不等故,法不平等;法不等故,这个功德就不圆满。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希望能够远离这种不平等的毁谤,所以他就“经彼城隍,徐步郭门。

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因为他平等地乞食,他就一步一步来到了城隍。

城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城外的土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