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经文: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
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
我实眼观。
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这个地方佛陀提出了三个问题:阿难,你之前回答我,你见到我这个光明拳,这个拳头释放出种种的光明。
那么这个光明是什么因缘而有?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为什么会产生拳头?第三个,你阿难尊者是用什么来见这个拳头?佛陀提出三个问题。
我们看阿难尊者的回答,就知道他的心态,知道他心中的盲点在哪里。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
这是回答第一个问题。
阿难尊者说:我回答您,您为什么拳头上有光明呢?因为您佛陀的整个身体都是阎浮檀金——阎浮檀是印度一个树木的名称,它翻成中文叫作“胜金”
,殊胜的胜,黄金的金。
因为这种树它的整个枝干华果都是显现一种紫金色,而这个紫金色比真实的黄金还更加的美丽庄严,叫胜金。
因为佛陀的身体都是阎浮檀金,而且赩——这个“赩”
就是殊胜庄严,像一座宝山。
这样的一种庄严的身相,是过去清净的善业所引生的。
因为佛陀过去修了善业,全身都有光明,所以您拳头也有光明。
这是阿难尊者的第一个回答。
第二个,佛陀问说,那你用什么去见呢?阿难尊者说我用眼睛来见,就是我有眼睛,我当然不可能用嘴巴去见,我用眼睛去见。
第三个问题,这个拳头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把手弯曲就变成拳头,打开来就变成掌。
因为佛陀您把您五轮的手指弯曲成一个拳相,所以就变成这个拳头。
我们从后面的经文来看,佛陀对阿难尊者这三个回答是不满意的,因为他没有回答到重点。
我们解释一下。
古德说,释迦牟尼佛提出三个问题,其实答案只有一个,这个答案是相同的。
说佛陀身上为什么有光明、为什么你能够见到?为什么会有拳头?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有真如本性。
你没有真如本性你怎么会有光明?佛陀的所有功德,都是从真如本性显现出来。
但是阿难尊者身为凡夫,无始劫来他习惯用攀缘心来看事情的外表,看事情的因缘,所以他的回答都是从表相上来回答。
你看,为什么有这个光明?因为你有善业。
我用什么见?用眼睛见。
为什么有拳头?因为你把手指头弯屈起来。
这三个问题,都是从外在的事相回答。
所以佛陀是一点都不满意,佛陀后面会加以破斥。
佛陀第二段是用譬喻来暗示他。
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