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第一一三讲(第6页)

他一路的往前走,产生一种无量的净光,由于禅定转深,他的身心出现无量净光,而且内心福德圆明,这种随心自在的力量更加殊胜广大,依止这样修证而住。

修证而住指的什么呢?这时候他包括了舍心、包括了禅定这两种心修证而住。

“舍”

包括慈悲喜舍,包括禅定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也就是说,他顺着福爱天的那种舍心的福报修证自在而住,他就到广果天去了。

无想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这地方指的是外道,假设他曾经有外道的思想,他能够在福爱天心当中,他双厌苦乐,厌离了苦,也厌离三禅的快乐。

这时候他怎么用功呢?精研舍心,相续不断。

我们前面讲过,福爱天跟广果天是爱着舍心,他因为舍的关系,他福报广大、所求如愿,所以他对舍心是爱着不舍;但这个外道他这时候回光返照,这个舍心也是一个障碍,他就继续的去诃责这个舍心,而且不断的思惟用功,这时候圆满舍到身心俱灭,就把舍心放弃掉了。

放弃掉以后,身心俱灭,对色身跟内心的执取暂时的消灭,而且是心虑灰凝;“心”

指的是第六意识,不是第七、第八;第六意识的整个思虑是完全凝然不动。

他这个「凝然不动」跟大乘八地「不动地」是不一样的,大乘的不动是真实的不动,是连种子也破坏掉了,我空智慧我爱执的种子破坏掉。

因为我们凡夫会动就是有一个自我才会在那边动来动去,他那个不动不是这个意思,那个不动那个自我意识种子是在的,他是用禅定的力量把现行给缚住了,调伏现行不断种子。

古德说:「如石压草,如冰夹鱼。

」如石压草,把石头搬开以后,春风吹又生,心虑灰凝。

他就是专心修无想,把舍心也舍掉了,什么都无想,寿命有五百劫的时间。

这以下是佛陀对他的说明: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明不生灭性。

因为他内心虽然舍掉舍心,他安住在无想;无想还是一个有所得,以无想为住,还是有所住,有所住当然就是生灭。

以《楞严经》的观念就是说,这个人还是在向外攀缘,还没真实回光返照,还没有真实把心带回家,还是在家外面活动,依止生灭心,因此他就不能成就不生灭的功德。

在无想天的五百劫当中,他的内心是什么相貌呢?初半劫灭,后半劫生。

受生到无想天前面半劫,他的第六意识就慢慢慢慢的消灭掉了,进入无想,前六识完全不活动。

第六意识的活动一定要有想心所带动,前五识是受,前五识是那种直觉的感受,第六意识是想。

想是第六意识的主角,想没有了,第六意识不能活动。

「后半劫生」,他要死亡的最后的半劫,他的想又出现了,这是无想天。

我看有很多的注解都提醒我们说:佛陀是禁止佛弟子往生到无想天去。

这当中有两个理由:

一、它产生的后患让一个人愚痴。

你看那周利盘陀伽他为什么那么笨呢?他就是曾经到过无想天,因为你那个第六意识完全不动,他这个人第六意识变迟钝。

你看他那个诵那四句偈,百日不能承受,一百天背不起来,他第六意识长时间不动就迟钝。

二、他的过失,因为他从无想天出来以后,往往会毁谤三宝,他说这世间上没有真实的涅盘;因为他入了无想以后,他就认为这是涅盘。

后半劫生起想的时候,他很可能会毁谤三宝而堕入地狱。

这个地方是佛陀警告我们佛弟子,你哪一天可以去,无想天你绝对不能去,因为过失太重,让一个人变成愚痴,第二个产生邪见。

苦乐不动

阿难!

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以上四种的殊胜之流,在世间上一切的苦乐之境都不能干扰。

我们讲到四禅的特点是舍心,「舍念清净地」。

四禅就是专门修舍心,从初舍到最后究竟舍,从舍心当中而成就无量的福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